他写的高分小说,多地被禁,却击中了无数人的心样稿
2020-09-29

《煎饼坪》精读第1天来自麦家陪你读书00:0013:34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简宁的领读

音乐 | Don Williams - Easy Touch


谷主麦家说:“对我们来说,难的是生,是活着,是像一个人一样的活着,有思想,有尊严,有情感,有追求,有意义,有忧喜。”


今天,是我们陪大家读书的第1184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麦家陪你读的第170本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的作品《煎饼坪》。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群流浪汉的生活,他们虽然生活窘迫,但单纯、质朴、对朋友仗义。


他们认为金钱物质带给自己的,不是享受,更多的是负担和被束缚。

 

在详细解读此书之前,我们先来聊聊作者约翰·斯坦贝克。

   

约翰·斯坦贝克是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美国作家之一,他的现实主义小说以诙谐的语言和无厘头的故事安排著称。

 

他曾在1962年凭借中篇小说《人鼠之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虽然约翰·斯坦贝克的一生作品诸多,但《煎饼坪》是他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畅销著作。


在书中,他展现了早期美国的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阶级的贫困人民的精神面貌。

 

当时,人们的生活尚处在修复战争带来的创伤的时候,社会又进入了漫长的经济大萧条。


在这种状况下,无论是读者还是作家本身,都更愿意接受那些描绘美好安宁生活的归园田居式的文学作品。

 

当然,现实中总是不乏勇于对现实进行讽刺和揭露的批判主义的人,斯坦贝克就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个。

 

约翰·斯坦贝克生于190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萨利纳斯的一个乡村小镇长大。


 

斯坦贝克对写作的热情从青年时期便初见端倪。


大学时期,为了更好地学习写作,斯坦贝克选修了许多与写作相关的课程。

 

成年后,在牧场和农场的兼职工作经验使他对普通工人的生活大为赞赏和同情。


这些经历不仅为他提供了丰富的下层生活经验,更为他之后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基调。


斯坦贝克一生中共写作了27本作品。


《煎饼坪》属于他的早期作品,与许多纪实主义作家不同,斯坦贝克喜欢用荒诞诙谐的口吻来叙述故事。

 

他的作品写实且富有想象力。


这些都准确地表达了斯坦贝克性格中独特的共情能力和幽默以及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斯坦贝克非常关注被压迫的下层阶级,并持续为他们发声。


作为其蒙特雷小说三部曲之一,《煎饼坪》的主角就是一群被称为“帕萨诺”的乡村流浪汉。

 

他们虽然身处消极无望的萧条时代,却能够表现出让人动容的真诚和豁达。


这群人就是底层人民的缩影。


故事开头,中心人物丹尼从去世的祖父那里继承了两栋旧房子。


突然拥有房产的流浪汉面对身份的变化激动不已。


丹尼马上邀请身边的好友跟自己一起居住,当然他们以房东和租客的名义相处,只是没有人会真正地支付房租罢了。



就这样,一群原本居无定所,不受道德束缚的男人共同生活在了一个屋檐下。


同这群“帕萨诺”人相似,生活在煎饼坪上的居民大多是打着零工的鱿鱼处理工、或拥有着少量财产的酒馆老板。

 

在这样一个边缘化的地方,原本应该一成不变的生活随着这群“帕萨诺”们加入新阶级发生了一连串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虽然斯坦贝克在小说中采取了轻松的口吻,但正是这种轻松的基调,使得喜剧性的语言与悲剧性的故事产生了强烈的冲突感。

 

在小说的结尾,丹尼因为抑郁而疯狂,最终醉酒跳下悬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曾经聚集在丹尼房子中的“帕萨诺”们也四散而去,而丹尼的两栋房子也先后被烧毁。


 

故事的开头荒诞,结局凄凉,让人捧腹大笑却又很快笑不出来。

 

最后,你不得不承认,就像斯坦贝克在书中所写的那样:

 

“人生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只不过不是你计划的样子”。

 

尽管得到了国内外文学界较高的赞誉,但《煎饼坪》并没有使斯坦贝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作家。


因为许多评论家指责这本书只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书中对“帕萨诺”人的描写显然贬斥了当时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人民。


毕竟在当时,“帕萨诺”就是粗俗的乡下人的代名词,这种带有明显偏见和歧视性质的小说理应受到批评。

 

事实上,斯坦贝克的这部作品见证了资本主义灾难的时代。


 

在30年代和40年代,高速的社会发展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此具有转折性的时代背景,理应产生伟大的社会小说。

 

作为作家的斯坦贝克最关心的不是社会发展的成就,而是处在社会转型影响下的普通人的生存。


他特别关注穷人和不幸者的困境,通过描述被压迫的主角,他通过作品来探索和讨论命运和不公正等主题。

   

斯坦贝克是这些年社会创伤和苦难的关键见证者之一。

 

在斯坦贝克的笔下,这些下层阶级最悲惨的不只是物质上的贫穷,更是他们对自己的阶级没有明确的身份,徘徊在自尊与自卑之间的他们总是发生着令人发笑又不禁伤感的荒诞故事。

 

书中穿插了这样两则故事:

 

第一个是总会被人嘲笑的傻大个鲍勃·斯莫克的自杀事件。


 

鲍勃虽然体型高大,但却笨手笨脚,总是会将一些事情搞砸,镇子上的人也总爱拿这些事情取笑他,这让他非常痛苦。


在又一次出丑后,鲍勃决定自杀。

 

当然,他并没有真的想死,他只是想让曾经羞辱过自己的人忏悔。


但最后,鲍勃却阴差阳错地开枪打掉了自己的鼻子,成为了又一个新的笑话。

 

第二个是爱上年轻女孩托尼亚的老头拉凡诺。

 

老拉凡诺的儿子是托尼亚的姐夫,他的儿子曾经因为托尼亚姐姐不愿意嫁给自己也选择了自杀。


被救下来后,托尼亚的姐姐因为愧疚嫁给了老拉凡诺的儿子。

 

为了赢得小女孩的心,老头拉凡诺模仿自己的儿子,想通过自杀的苦肉计来诱骗托尼亚嫁给自己。


结果却在计划的实施中,一阵风恰巧锁上了他的房门,最终真的吊死了自己。


 

这些都是社会转型时期下层阶级的真实写照。

 

就像哲学家卢卡奇所说的:“阶级就意味着对自己的社会历史和经济状况的意识”。


由于缺乏清晰的社会归属感,下层阶级的人没有能够树立属于自己的自尊心,而挣扎中摆脱不去的自卑感却使他们越陷越深。

 

丹尼最终的抑郁和死亡其实源自他对自己身份的丢失。

 

本是流浪汉的他与自己一无所有的朋友们过着动物般肮脏的生活,这种生活其实给了他们让自己满意的自尊。

 

对祖父房产的继承使丹尼变为有产阶级,从朋友中被剖了出来。



与朋友的格格不入让丹尼原本的自尊变为自卑,同时,丹尼并没有能够真正地进入上层社会,这种处在夹缝中的迷茫最终杀死了他。


在斯坦贝克看来,世界的基本环境很差,人们感到的是无尽的危险与不安。


只有消除人们心中那无所适从的彷徨感,才是真正的救赎。

 

而在社会极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却越来越多地陷入对生活的迷茫中。


全球抑郁的人数不断攀升,年轻一代对物质的低欲望和被奉为潮流的“丧”让我们不禁想象,自己是否活成了生活在煎饼坪小镇上的丹尼。

 

究竟所谓的活得幸福,是来源于自尊的获得还是自卑的消除?我们又应该如何消除自己的彷徨?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

 

第169本书回顾:

《地心游记》精读第1天:这本书的每一页,都会刷新你的三观



领读人:momo,一个爱好古典文学与基础科学的哲学系女子。

主播:简宁,声音控,电台主播。世界如此喧嚣,愿用声音给你这一刻心灵的安宁。

执行主编:花梨

责编:紫荆/香樟

图片:文中插图均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务

背景音乐:Don Williams - Easy Touch





转载声明: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网站、公众号等内容仅用作样稿,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果来源方对此有意见可联系本平台删除。

微信扫一扫

投稿征稿更方便

返回顶部
普通需求

小量征稿 7天内

长期需求

批量征稿 15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