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科技应该给老年人留一条路样稿
灯灯2020-10-19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了一个视频,由于一位老人没有健康码,地铁工作人员拒绝老人进入地铁。视频里,工作人员反复强调健康码,而老人却茫然不知所谓何物。无独有偶,前几天,还有一个新闻,乘坐公交车的老人同样由于没有健康码被司机拒载,老人不想下车,甚至被同行乘客谩骂倚老卖老。



我们的社会正在飞速发展,这次疫情之下,健康码从诞生到全国推广,猜猜看,用了多久?媒体标题这样写到:7天!全国版的“健康码”,中国速度是怎么跑出来的。多么让人自豪的数字,大国的执行力,中国的科技力量,我们的凝聚力,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不可否认,这样的发展速度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振奋,振奋背后,是切实解决了我们当下的境况。但是,这样的进步,对于青年人来说,或许只是下载一个新的App,或许只是花费几秒钟刷个脸,而对于年长者来说,或许就阻断了他们出行的权力。

 


 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新闻里,四年前,我的父亲还在抗拒触屏手机,2年前他才开始用微信,至今,他的微信签名是:不太会用微信,大家见谅。1年前他还在带着现金出门买菜,而就在最近几个月,他才学会了微信支付。这漫长的4年里,每一次带他接受科技的进步都是一场耐心的考验,真的可以反复的教,手把手操作,可是或许只是一周后,当我再次回到家,他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而这中间,只要有一次我产生了不耐烦的心理,或者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教学,可能,我的父亲现在还在用着现金出门买菜,对他而言,手机,只是接打电话的工具而已。难道他不想带着手机轻松出门吗?难道他不想通过微信视频和女儿随时见面吗?难道他不想久未联系的朋友通过微信再次建立起联系吗?如果他不想,他就不会在我教学的时候很认真的侧耳听,他就不会当我教完一步后,反复练习,他就不会小心翼翼地提问,生怕我不耐烦……

 

其实,当年滴滴打车刚刚出现的时候,我们也反思过,是否路上的老人,都再也打不到车了。老人们可能不明白,为什么一辆辆出租车从他们眼前飞驰而过,招招手,却没有一辆停下来。曾经,由于基础建设还有待健全,残疾人的出行,是个难题。而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老年人的出行竟然也可能将成为问题。




我们国家,老龄化严重吗?2022年左右,我们国家将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了204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将占中国总人口的20%。这样一个势必走向老龄化的国家,老年人最基本的权利,老年人的幸福感,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当然,这不仅仅是个社会问题,也是家庭问题。

 

其实,如果不是社会以淘汰为结果,老人们大概率安然自得,并不觉得学会微信支付有什么好处,学会滴滴打车有多么便利。真正驱使老人们带上老花镜,一遍一遍记住那些繁琐的步骤,那些看起来眼花缭乱的按钮的原因,是因为这些科技可以拉近自己和儿女们的距离。当担心孩子缺钱了,可以立即转个红包过来,听到那边说一句,谢谢妈妈。当远在异地的孩子久久不能回家时,可以主动点开视频通话,期待着孩子接通后看到那张相思已久的脸庞。当孩子周末终于要回来团聚时,提前在网上下单准备好孩子最爱吃的零食…

 



爱是一切的驱动力,但爱不应该是单向的努力。科技进步不该以淘汰任何一个人为代价。社会,固然有社会的责任。但每一位子女也应该抽时间做一回父母的老师。好脾气和耐心留给甲方爸爸不如留给最爱自己的人。还记得很久以前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新闻,一个孩子,为了自己年迈的父母,特意绘制微信使用说明书,感动了一票网友。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对这则新闻还有印象的话,你知道吗?这已经是2014年的新闻了。6年过去了。这份感动依然足以让我们铭记。而制造这份感动,并不是个别人的超能力,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施展的魔力。

 

科技进步,带给老人们的到底是新鲜的体验,更便利的生活,更高效便捷的服务,还是一道高墙,这道高墙阻绝了和外界的联系,也阻碍了他们合理的权益。这一切取决于我们这些更有特权的人,我们的特权是我们的年轻,我们的快速学习能力,和我们更多的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但每一位年轻人,不要忘记,你现在拥有的眼界,都是站在父母肩膀上看到的风景。


作为年轻人,就从教会他们使用微信开始吧。


而对于设计者,请留一条绿色通道。






图片来源网络

撰文:灯灯

编辑:小朱

排版设计:大圣



转载声明: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网站、公众号等内容仅用作样稿,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果来源方对此有意见可联系本平台删除。

微信扫一扫

投稿征稿更方便

返回顶部
普通需求

小量征稿 7天内

长期需求

批量征稿 15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