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地铁站连踹母亲六脚,与“熊孩子”匹配的母爱方式,就该“以暴制暴”?样稿
明慧2020-11-05

近日,一女孩在武汉地铁站内猛踹妈妈事件,成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视频中,妈妈背着一个大行李袋,手推着一个行李箱。而空手站在旁边的女孩突然对着行李箱就踢过去,转而踢向妈妈的腰腿部位。

从她的姿势变化以及越来越快的动作,看得出她越踢越使劲,情绪也在升级。

妈妈却一动不动,不吼骂,不还手,也不制止。 

女孩还不解气,走开之后又回来踢了妈妈几下。 

路人都看不下去了,去阻挡她,她顺手就打了那个阻挡她的男士。

而妈妈的第一反应竟是立刻去阻拦路人!

很多网友都说女孩做得不对。但更多的人表示,熊孩子都是父母无原则溺爱造成的,这位母亲是咎由自取。 

网友们没看到的是,妈妈对待处在极端情绪中的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做暂时的包容与维护,其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丽贝乐艾恩说的那样:

“有的家长会在孩子表现出激烈的情绪时候惩罚他们,这样做实际上只会推波助澜,导致孩子出现更激烈的情绪。

相反,在孩子经历情绪风暴时,如果你用一种共情的、平静的态度对他,反而会有帮助。”

这位女孩情绪突然失控,并把愤怒发泄到妈妈和旁人身上,是不是妈妈毫无原则的溺爱,让这个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成为目无尊长,无法无天的熊孩子,我们不得而知。

对待“熊孩子”,既不能一味纵容,也不能“以暴制暴”,因为:在孩子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妈妈不同方式的爱。


初生的宝宝,最需要妈妈给予安全感

妈妈给足安全感,孩子才敢去大胆探索世界。

在一个育儿群里,曾看到一位心力憔悴的妈妈发出过求助信息:

自己的宝宝从小就不好带,夜间爱哭闹,需要自己跟先生一整晚轮流抱,导致了两人都休息不好,婆婆见小两口辛苦,就主动抱走了孩子,一手揽下哄孩子睡觉的事情。

这位妈妈起初舍不得孩子一整晚哭,但婆婆却很坚持,说是不能惯着孩子,哭也要学会自己睡。

现在孩子4岁了,虽然已经上了幼儿园,但很黏妈妈,同时还很怕生人。就算外婆来了,也躲在房间里偷偷看,等外婆走了才出来。

4岁,本是孩子离开妈妈、大胆探索外部世界的年龄。但她由于害怕离开妈妈,害怕生人,害怕外界有危险,缩在自己感觉安全的角落,不敢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这是典型的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这种表现,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认知水平的发展,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变得胆小,不自信。

美国布莱克曼教授,是一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师,在中美国两国来回工作多年。他曾说:

“在孩子生命的第一年,只要孩子需要抱,妈妈怎么抱都不嫌多”。

不仅如此,在给孩子喂食时,也要抱着喂,并与孩子作眼神的互动,这是母子间情感交流的方式。 

是的,0到1岁的婴儿,刚从妈妈的肚子里来到这个世界上,他需要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他需要感受到安全,而妈妈,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幼时的宝宝,最需要妈妈的陪伴

妈妈的陪伴,是孩子一生快乐的源泉、 

记得前些年央视有个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

三岁的小男孩摇晃着水盆,给妈妈端来了洗脚水,说:“妈妈,洗脚。” 

看广告时,觉得那小男孩特别可爱,当后来自己做了妈妈,望着孩子端过洗脚水时,贼开心。与此同时,眼里竟如那电视中的妈妈,早已热泪盈眶。

看着孩子成长,心中油然涌出许多快乐;也在感知孩子学着疼爱妈妈时,生出许多欣慰,原来,妈妈也在陪伴中体验着别样的幸福。

越来越多的妈妈意识到,在孩子三岁前陪伴的重要性,却并不知道这个时期,妈妈陪伴的意义何在,总是嘴上喊着要陪伴,但却有意无意地把孩子“推”向外界: 

有的把上幼儿园的孩子丢给老人接送,自己工作或休闲到很晚才回家;有的周末给孩子安排跑多个兴趣班,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有的父母甚至到外地去工作,把孩子留在爷爷奶奶身边抚养。

这些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生中最没有压力、最快乐的时光。而这个最快乐的时光里,最快乐的元素是妈妈的陪伴。

一起聊天 ,一起读绘本,一起游戏,一起看风景......通过陪伴,培养了深厚的母子感情。

快乐与爱的滋养,将温暖孩子的一生。孩子也在感受爱的同时,懂得爱,学会爱,这种亲情间的互动与获得,是任何一种东西都换不来的。

在幼儿期,妈妈们最需要给与孩子的,就是“在一起”的陪伴。


 

小学时的孩子,最需要妈妈的鼓励

曾经有句风靡中国家教界的话:“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

虽是调侃,却也形象地描绘出了家庭作业时,紧张的亲子关系。

我家邻居有一个读小学二年级的男孩,有一天男孩妈妈被老师请到学校。原来小男孩在女同学的书包上写了“你是猪”,女同学哭着要爸爸到学校为她撑腰。

老师问小男孩:“这么漂亮、聪明的女同学,你为什么骂她是猪?”

男孩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

老师想了想说:“有谁这样骂过你吗?”

男孩立马说:“昨晚我做不出作业,我妈妈就这样骂我。”

妈妈很尴尬,但更悲催的还在后面呢。

老师说:“你在学校不能这样骂人,不然同学不跟你玩。”

女孩的爸爸来了兴致,逗男孩说:“你以后留着骂你儿子好不好?”

男孩不假思索:“好啊!”

老师问:“为什么? 

男孩子说:“他不能干,做不出作业,我就骂他是猪!”

男孩的妈妈哭笑不得! 

小男孩在家里被妈妈“欺负”后,跑到学校去欺负同学,这是一种情绪的转移,是换一个弱者进行攻击的行为。

用这种方式教育的结果就是:有可能为他今后的生活,埋下家暴的地雷。

可见言传身教是多么的重要。

妈妈认为:爱孩子就要管好他。但管,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需要妈妈的引导和鼓励,妈妈的鼓励,才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

乔治·赫伯特说过:“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

这么重量级的人生导师,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孩子遇到学习困难时,妈妈应该选择鼓励,而不是无端的批评与轻贱,得到鼓励的孩子,才会越来越自觉,越来越努力,也越来越自信。

因为他感受到的是妈妈鼓励背后的那份母爱和支持。


 

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妈妈的理解和尊重

看过一篇文章《总统的母亲》,写得是前美国总统约翰逊。

中学时,他是个叛逆的孩子,16岁中学刚毕业,就对妈妈说: 

“我接受的教育已经足够我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了,不需要再继续读书。”

然后偷偷跟几个朋友去了加利福尼亚发展。

闯荡两年后,他挫败而归,回来后,约翰逊白天在公路队劳动,晚上在路边的旅馆里寻欢作乐。

妈妈心里非常着急,但她了解孩子的性格,以及青春期的叛逆,所以没有去责怪他,而是在等待一个时机。

一天,约翰逊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非常无助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已经试过靠双手生活了。如果您现在愿意帮助我,我准备试着用头脑来重新生活。”

这位妈妈觉得教育孩子的时机到了,马上联系学校、并向银行贷款资助儿子,同时,陪伴在约翰逊的身边,复习备考,并一直鼓励他,直到他走进大学的校门。

换成别的妈妈,或许破口大骂,或许让他破罐破摔,直接放弃,但约翰逊的妈妈,用独特的母爱,改变了儿子的一生。

聪明的妈妈教养孩子,不是看自己需要什么,而是非常清楚地知道:孩子需要何种方式的爱。

母亲总是努力用自己爱的火焰,去点燃孩子生命的火焰,并温暖和照亮孩子一生。

母爱的脉搏,永远随着孩子不同阶段的需要而跳动。

用怀抱与臂膀,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用陪伴与温暖,给孩子注入一生快乐的源泉; 

用鼓励和支持,开启孩子努力的人生动车;

用尊重与理解,抚慰青春期躁动不安的玻璃心。

母爱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孩子永远都能感受到妈妈的爱,母爱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也是智慧与心胸的修行,只有这样,在育儿的路上,才能收获高质量的亲子关系,相互成就。

母爱,也是一场修行,你我都在路上。



转载声明: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网站、公众号等内容仅用作样稿,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果来源方对此有意见可联系本平台删除。

微信扫一扫

投稿征稿更方便

返回顶部
普通需求

小量征稿 7天内

长期需求

批量征稿 15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