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长大以后有可能结婚有自己的家庭吗?样稿
壹点灵2020-11-12


周迅和陈坤配音过一个纪录片,《遥远星球的孩子》,里面有这么个真实故事:

陈毅雄,1982年生人,患有高功能自闭症(即智商正常或者较高的自闭症患者)。

小时候,他不懂得怎么面对校园霸凌,只会默默忍受,连逃跑都不懂得,无法自如地用肢体、语言、表情去表达自己。

陈毅雄说:你们是地球人,而我仿佛是被外星家族抛弃的族人,你们听不懂我的语言,我也听不懂你们的语言。

“我的大多数情感似乎被吸到内心的黑洞里,所以都不会表达出来。”

18岁那年,他才被诊断为自闭症。

所有和社会的格格不入,有了解释。

自闭症患者有未来吗?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希望。

自此之后,他开始学习我们大多数人一出生就有的东西:“情感”。

如今,陈毅雄,不仅拥有了朋友,也谈过恋爱,体会了友谊、爱情,从事着IT类工作,业余时间到处做自闭症演讲。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简单总结就是缺乏“社交觉”。

什么是社交觉?如同听力、视力、嗅觉,“社交觉”就是对于人与人互动沟通的感官接受。

而自闭症患者的“社交觉”天生被蒙上,其行为表现为社交障碍和重复性的刻板行为。

比如,同样在玩积木游戏:

  • 非自闭症儿童会自然地用表情和肢体分享快乐和喜悦,积木搭建成功后,甚至会开心地指给大人炫耀;

  • 但这些行为不会在自闭症儿童身上发现,自闭症儿童基本不会与人互动,专注摆弄木块,目不转睛;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语言沟通能力薄弱,但懂得理解别人的肢体语言,善于互动,基本上就能大概率排除自闭症了。

我们可以把自闭症儿童看成一个被囚禁在机器人身体里的小孩。

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和需求,但是他们不会操控机器人,明明想表达“我很紧张”却在说“隔壁村子的狗是黑色的。”;

他们也很难读懂别人的情绪和感受,输入情感的系统就像坏掉的键盘,明明外界输入的是“apple”,他们看到的却是“a)&le”。

但我们完全不需要过于悲观地把自闭症儿童残疾,而是他们当做一株需要努力培育的种子。

许多研究和经验证实,许多自闭症患儿,如果能得到有导向的专业训练,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下和非自闭症人群一起工作生活

家长要做的就是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及早干预,针对有轻微潜在倾向的儿童,甚至可能规避其发展成自闭症。

每个自闭症孩子成长的路径都是“与众不同”的岔路,所以自闭症个体之间也有很多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根据诊断自闭症的三个标准:

  • 社交驱动:喜欢自己玩,不会分享

  • 交流能力:不会肢体、语言、眼神交流。

  • 刻板行为: 单调重复的行为或者语言,比如反复转圈,玩手,过度沉迷某种东西。

他们有些极度关注细节、却分辨不出人脸,有些有着某种领域的天赋却不懂简单的算术,有些只是看起来有一点孤僻,有些语言天赋极高,有些上了小学也没办法开口。

所以也更需要家长在成长中投注更多心力去理解他们,并且引导他们慢慢学会“社交技能”,提升交流互动能力。

电影《自闭历程》的原型天宝·葛兰汀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在2010年被评为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她4岁才开始说话,被学校多次开除,医生劝她母亲放弃天宝,但母亲并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相反走了一条显而易见充满荆棘的路。

在天宝的成长过程中,世界充满着否定和误解,但在朋友、恩师、母亲的陪伴成长下,天宝发挥了自己思维的优势,拥有了令人满意的社会关系和工作。

那么通过天宝的历程,针对自闭症儿童成长的教育,家长们可以获得什么经验呢?

1)专业介入,及早干预:

自闭症儿童或者自闭症倾向的儿童,在语言发育和心智化发育期间,通过家庭教育或者团体课程的方式提升他们的社交技巧和认知。

就好比在出生时,非自闭症的孩子穿了鞋子,而自闭症的孩子没有穿鞋子就急匆匆来到世界,前者无师自通就会看得懂别人的情绪和意图,而后者则需要反复的训练。

2)家庭理念,三个核心

根据天宝的《社交潜规则》,她谈到家庭对她成长的积极作用

1.培育了强大的自我价值观:无论是自闭症儿童还是非自闭症儿童,强大的自尊心都会促使孩子有更稳定的情绪,更有目标感,内心也更强大,天宝的妈妈运用的方法就是在天宝做出突出成绩时,给予巨大的鼓励和赞赏,而不是每件小事都鼓励,这样的话既不会让孩子极度依赖认可,又能培养出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2.鼓励形成探索世界的自我动机:天宝的母亲一直鼓励天宝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并且促使她相信自己可以为世界做点什么,当她发现天宝喜欢搭建物品,就顺势利导帮助她在制作手工中获得成就感。

自然,每个自闭症儿童的情况也相对不同,根据DSM-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可以把自闭症的分成三种等级。

题主描述中的孩子应该属于一级,自闭特质相对轻微,建议去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后,及早干预,防止恶化。

可以!

虽然他们看似冷漠,孤僻,但是自闭症的内心是有正常的依恋需求和爱的。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希望和人有着良好的关系,他们也能从爱情中获得幸福与快乐。

在纪录片《恋爱中的自闭症》中就有两段美好的爱情故事:

1)Lindsey&Dave:

Lindsey和Dave都属于高功能自闭症患者(即智商正常的自闭症患者),各自拥有体面的工作。

他们一个爱艺术,一个爱科学,在外人看来,两人情深意笃,双方看着对方的眼神也充满了爱意。

但仔细观察却发现他们的日常充满了鸡同鸭讲,比如Lindsey正在述说自己的苦恼,Dave听到一半却说天气不好,Lindsey转头进了厨房自顾自做起了饭,看似平常夫妻冷战的戏码却显得温情脉脉。

Lindsey说:“我知道他想努力理解我,我也想努力理解他,我们都在全力以赴,我们互相极度信任。”。

是的,自闭症之间的爱恋看似直来直去,少了浪漫的“弦外之音”,但是深藏在不解风情的日常互动下,是双方积极维护关系的努力,是彼此默契的包容和理解。

2)Stephen:

Stephen属于低功能自闭症患者,即智商相对普通人较低,语言表达上,只能运用简单的句子和词语。

他在邮局从事后勤类工作,有一段长达17年的美好婚姻。

他的妻子有轻微的学习障碍,或许是因为两个人都有在世俗眼里的“缺陷”,所以妻子也从来没要求过言语上的关爱,她只需要看到他的眼神,她就能笃定:Stephen是爱自己的,这就够了。

可以说,自闭症的亲密关系是一种“无言的默契”——我懂你不善表达,但你的双眼深藏爱意。

“我们只是与众不同的爱着,但我们的爱,和世间所有美好的爱情一样令人心醉。”



转载声明: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网站、公众号等内容仅用作样稿,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果来源方对此有意见可联系本平台删除。

微信扫一扫

投稿征稿更方便

返回顶部
普通需求

小量征稿 7天内

长期需求

批量征稿 15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