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表兄文运昌,屡次求工作都被主席婉拒,去世前都没谅解样稿
温读2020-12-17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之久的故乡韶山冲,家乡的亲人们欢天喜地。


图|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

文家的表兄弟和侄子们一再邀请毛泽东去他们家中做客,但毛泽东的行程安排得非常满,实在抽不出时间来。毛泽东为此感到十分抱歉,后来在灰砖坪和韶山烈属、革命前辈以及师长合影之后,他特别要求摄影师给他和外婆家的亲人一起合影一张照片。

文家的亲人们都围拢过来,高高兴兴和主席合影。人们突然发现,主席的表兄文运昌没有来,或者说,他不愿意来。

文运昌是毛泽东少年时期最为亲密的表兄弟,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之中,毛泽东经常写信给文运昌,将自己的所失、所得讲述给表兄听。为何这样深厚的兄弟情,到了国泰民安的时候,反而就淡漠了呢?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10岁的时候,父母就做主给他娶了一个年长3岁的童养媳文七妹。

毛顺生是一名思想陈旧的父亲,他教子严苛,富而不奢,毛泽东的少年时期和父亲的感情比较淡漠,外婆家才是他童年最喜欢的地方。


图|文七妹和毛顺生

文家是书香门第,外祖母和舅父都非常疼爱毛泽东,也对他少年时期显露出来的才华多加鼓舞。文家的表兄弟亦将毛泽东当作亲兄弟一般,和他玩耍学习,亲密无间。

文运昌比毛泽东大9岁,是毛泽东韶山亲人之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他家中藏书不少,家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书都拿出来借给毛泽东阅读。文运昌还和毛泽东有个"君子约定",毛泽东每次来借书阅读,都要写借条注明归还的时间,看完后及时送回。

1910年,毛泽东念了6年的私塾,父亲要求他辍学在家务农。毛顺生觉得毛泽东的书已经念得够多了,计划让毛泽东送到湘潭城里面的一家米店里面当学徒。


图|青年毛泽东

毛泽东每天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在家中学习打算盘和记账。他对种田和经商并没有多大兴趣,他想要继续念书,走出韶山冲。然而,就算是私塾先生来说情,毛顺生也是那句话:"我们种田人不稀罕什么功名利禄,只要能算得了几笔账,写得了几句话就行。"

在毛泽东迷茫的时候,文运昌来到了毛泽东的家中,听表弟说了心中的苦恼。文运昌那时候正在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那是一所中西合璧的新式学校,不仅仅能学到私塾之中学到的传统文化,也能接触到现代科学知识。

文运昌向毛泽东推荐了这所学校,他滔滔不绝地介绍起了学校里的新鲜学科,鼓励毛泽东报考。在文运昌的引导之下,毛泽东有了将来的目标,并且开始尝试说服父亲。

毛顺生性格固执,怎么说都不愿意。毛泽东就和母亲商量,让舅舅、表兄和同族长辈一同来劝毛顺生,毛顺生这才改变了主意。

文运昌为毛泽东能来新学校上学而高兴,他帮毛泽东办好了入学手续,还做了毛泽东的入学担保人。


图|《新民丛报》封面

走进新学校,是毛泽东接触新世界的第一步,文运昌为了表弟能够上学,也算是竭尽全力。

毛泽东在新的学校里如鱼得水,他大量阅读地理和历史书刊,文运昌也在为他寻找新的进步书报。文运昌将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推荐给了毛泽东,让毛泽东第一次接触到了民主精神,了解了诸多西方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

因为《新民丛报》,梁启超成为了毛泽东最为敬佩的人。而文运昌就是这座桥梁,他不但鼓舞毛泽东接触新思想,也支持毛泽东投身革命。

毛泽东一直记得这段时期文运昌对他的帮助,他经常提起文运昌,回忆那段少年时光。

1936年,在陕北窑洞,毛泽东在接受斯诺的采访之时,曾经如此说道:"表兄给我的两本书。一本讲的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一本是梁启超编的《新民丛报》。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非常感谢我的表兄。"

然而,同样怀着一腔热血,思想先进,支持毛泽东走出韶山闹革命的文运昌,为什么没有最终和毛泽东一同走上井冈山?没有像毛泽东的两位弟弟毛泽民和毛泽覃一样奋不顾身地投入救国救亡的运动之中呢?

1925年的冬天,毛泽东从上海回到了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文运昌听闻表弟回来了,一刻都等不了,马上前往韶山和毛泽东见面。


图|毛泽东,摄于1925年

兄弟多年分离两地,见面之后格外高兴。两人围着炉火聊天,从家乡的大小事,聊到革命前途,国内外局势,十分畅快。就在此刻,军阀赵恒惕突然带兵来围捕毛泽东。

放哨人看到枪兵气势汹汹跑过来,马上提起马灯向毛泽东示警。毛泽东看到之后立马从后门逃了出去,隐藏在密林之中。而文运昌跑得不快,刚刚跑到门口子不远就被捉住了。

文运昌被囚禁之后,毛泽东和家人多方营救,将他救了出来。这次被捕对文运昌的打击太大,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年的判断,从此为了安定而远离革命,到解放前都没有离开过湖南。

其实从这一天开始,毛泽东和文运昌已经走向了不同的道路。这件事也隐隐暗示着,两人终将会因为意见相左而分道扬镳。


图|1927年,周恩来、毛泽东、博古在延安

1937年,抗战爆发之后,文运昌收到了毛泽东寄来的一份信:

"八舅母仙逝,至深痛惜,诸表嫂幸都健在,又是快事。家境艰难,此非一家一人情况,全国大多皆然。惟有合群奋斗,驱除日本帝国主义,才有生路。我为社会出一些力,是把我十分敬爱的外婆家和我家乡一切穷苦人包括在内的,我十分眷恋我外婆家诸兄弟子侄,及一切穷苦乡亲。"

毛泽东将对家人和家乡的思念全然写在了这封信中。那时候的毛泽东已经带着弟弟离开了家乡,毛泽覃在1935年牺牲。毛家韶山冲的地产和房产都已经赠予了别人。对毛泽东而言,家乡就已经几乎等同于外婆家,和文运昌之间的书信,字字句句都带着对家乡无比眷恋。

新中国建立之后,毛泽东日理万机,殚精竭虑。但只要韶山的亲朋、师长们来了,他都会热情招待,常常一聊就聊到了深夜。

1951年,中南海邀请毛泽东的表兄弟文运昌、文涧泉和侄子前往北京做客。4月24日,文运昌等人来到了北京,住在了前门饭店之中。3天之后,毛泽东抽出了时间,让秘书长田家英将表兄一家接到了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早早就在会客厅等候着。

客人一到,毛泽东就对女儿介绍:"这就是当年为我在东山学堂读书作担保人的运昌表兄。"


图|毛泽东和家人们在一起

毛泽东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乡音了,和曾经无话不谈的表兄终于面对面坐在一起,他有说不完的话。

几十年过去了,曾经在外婆家无忧无虑的岁月毛泽东还记得,他问文运昌文家门前那片油茶林还在不在。事实上文运昌也是刚刚回到平湘乡老家,抗战爆发之后,长沙沦陷,文运昌不得不带着家人逃到了洞庭湖畔的华容县。文家现在什么样了,文运昌已经不知道了。倒是文涧泉都知道,将家乡的情况都告诉了毛泽东。

毛泽东知道表兄爱喝酒,早就已经准备好了一瓶葡萄酒,在吃饭时,逐一给来客倒酒,就像从前在家乡一样,根本没有一点架子。毛泽东高兴地说:"之前大家为因为我受了不少苦,现在也让你们享受享受。"

一直严于律己很少饮酒的毛泽东,这次却喝了许多。他们聊起了少年时候的趣事儿,还说了自己"石三"伢子乳名的来历。大家笑得非常开心,全然忘记了时间。

这次文运昌乘兴而来,尽兴而去,毛泽东也终于见到了表兄,难得度过了轻松的一天。


图|毛泽东和文运昌合影

而当1952年文运昌第二次来北京,大家就没有那么高兴了。

6月,文运昌来到了北京,逗留了2个月还没有回去的意思。在毛泽东的用餐处,文运昌毫不克制地喝酒,醉酒之后还当着众人吹嘘当年是如何和毛泽东讨论革命方略,又是如何掩护毛泽东被逮捕,与敌人周璇。毛泽东已经有所不满。

那时候,文运昌已经担任了湖南省文史馆馆员的职位。在毛泽东心中,但凡拿着国家的薪水,就是一名需要注重言行举止的公职人员,人前人后,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而文运昌逗留北京,不愿回到家乡工作,以主席亲人的身份享福,这和当年蒋介石的那腐败的连襟有什么区别?

1953年的冬天,毛泽连、毛锦成等亲属从韶山赶到了北京给主席助祝寿。主席亲切地接待了他们,但也跟他们说,早在1949年3月,党的第七届二中全会之上,毛泽东就已经提出几条要求"不办寿宴,不请客,不送礼,不用人名起地名"。

"作为主席,我得带头遵守才对嘛!今后我乡下的亲戚朋友,父老乡亲,谁也不要来为我祝寿,这样不好!"毛泽东又强调了一遍。

谭熙春正和主席聊到开心之处,心中也没了拘束,随意道:"我们韶山人来了你就劝不要祝寿,你湘乡唐家的亲戚来了是不是也这么对他们讲呢?听说运昌十六阿公还在你这里,他不是也来为你祝寿的吗?"

毛泽东原本笑吟吟的脸突然严肃了起来。

文运昌逗留北京的问题,毛泽东也很苦恼。他已经不止一次向文运昌严肃提出意见了,但文运昌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毛泽东也拿他没有办法。


图|文运昌晚年

谭熙春本来也就是在胡乱拉家常,看到大家都尴尬起来,立刻后悔不已。

毛泽东没有责怪谭熙春的意思,说者无心,但文运昌留在北京这件事的确影响不好,如若放任之,也给晚辈们留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他见大家都不安起来,忙随和道:"十六阿公不是来给我祝寿的。去年8月的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我再次说过,不要祝寿,祝寿不会使人长寿。今后谁硬要给我祝寿,那我就只有让他坐冷板凳啰!"

毛泽东话音刚落,文运昌突然走了进来,他在门外已经听到了毛泽东的话,不但没有反思,还摆了脸色:"这该不会是让我坐冷板凳吧。"

毛泽东还是和气相劝:"运昌兄,你来北京有些日子了,现在也有伴,就跟他们一起去乡下吧。"

文运昌一听就气了:"我吗?我没打算走哩!"

毛泽东怒道:"好,走不走由你,我不管了。"

几天后,文运昌还是被毛泽连等人劝回了湖南。

人是走了,但文运昌的消息每每送到毛泽东这里,都能让毛泽东长吁短叹一阵。原来回到湖南的文运昌依旧放纵自我,越来越贪杯,常常宿醉,也难免做一些荒唐的事情。

文运昌年轻时斯文上进,年纪大了却完全成了一个混日子的享乐之人。他的大侄子文炳璋是在看不下去,向毛泽东反映,说他做出了不少荒唐事,和招待所的一位女服务员不清不楚。毛泽东见到这封信之后心中也有气,而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相比于国家诸多公务,主席实在无时间,也无精力去管太多。


图|毛泽东在飞机上工作

后来,堂弟毛泽荣来北京看望毛泽东,毛泽东说出了心中的想法。韶山的亲人们因为毛泽东的关系曾经吃了不少苦,文运昌有错,的确应该批评,但他是毛泽东曾经敬重的兄长。他要是管了,韶山的亲人们们多少会有些意见,但不管又不行。

文运昌那边也始终憋着口气,自家兄弟已经做了国家主席,为什么就不能运用手中的权力给自己一点便利呢?

毛泽东不让文运昌留在北京,是文运昌心中的一个疙瘩,最让他接受不了的,是主席一直不愿帮他安排工作。

其实早在建国之前,文运昌就已经给毛泽东办公室主任田家英写了一封信,开出了14人的名单,这些都是文家的老老少少,有表兄弟和侄子们,也有表嫂的亲戚们。文运昌希望毛泽东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孩子们都能保送升学。

这份名单先送到了周恩来的手中,后来交到了主席手中。毛泽东扫了一眼,直接批示"我不能给亲友介绍工作"。共产党毕竟不是国民党,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而不是为自己的私利去奋斗。

"吾兄想来工作甚好,惟我们这里仅有衣穿饭吃,上至总司令下至伙夫,待遇相同,因为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

文运昌被拒绝一次之后,又请文南松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再次请求给文运昌介绍一个工作。

文南松是毛泽东八舅父文玉钦的第三子,比毛泽东大了3岁,和毛泽东的关系也非常好。毛泽东不会忘了文运昌的帮助,以及和文南松之间的友谊,但介绍工作这件事,始终不行。


图|毛泽东与文家亲属合影。左三为文运昌

1950年5月,毛岸英回到了韶山,代表父亲看望家人。在毛泽连的陪同之下来到了文家。文家人对毛岸英非常热情,设宴款待。

饭后,文运昌突然拿出了一只红色的包袱,在毛岸英的面前打开,里面有两张照片和一些信件。文运昌说:"这是你爸爸当年存放在我们家里的,我们兄弟冒着杀身之祸珍藏了几十年,你带回去交给你爸爸啰。"

毛岸英将仔细翻看着这些东西,里面有毛泽东少年时写给文运昌的借条,也有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写给文运昌的家书。

两张照片,一张是毛泽东和母亲、两位弟弟在1911年的合影,以及1919年毛泽东和父亲、伯父、弟弟毛泽覃在长沙的合影。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留世的只有这一张照片,毛泽覃牺牲前的照片也留下的不多,所以这两张照片的珍贵程度毛岸英心中非常清楚,他感激得连连对文运昌道谢。


图|1919年,毛泽东、毛泽民和毛泽覃和母亲文七妹的合影

文南松趁机又和毛岸英提起了给文运昌介绍工作的事情,毛岸英抱歉道:"这事情只能请伯伯谅解了。"毛岸英同样非常坚持,他耐心和长辈们解释,权力时候人民给的,不能用于私利。共产党的干部,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文运昌对毛泽东一肚子怨气,没想到自己这样的"皇亲国戚",竟然一个"官职"都谋不到。

1953年,毛泽东出于多方面考虑,最终同意了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意见,安排文运昌在在湖南省文史馆员。对文运昌,毛泽东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尽力了,然而文运昌始终不能谅解毛泽东,去世之前都没有提过和解的话。

为了革命,毛泽东失去了最珍爱的妻子,至亲的妹妹和弟弟们,还有寄予厚望的儿子。毛泽东怎么会不珍惜家人?怎么会不珍重这位表兄呢?


图|毛泽东和文家表兄嫂合影,摄于1953年

毛泽东的工资每月要交房租、水电、伙食费、党费,除了资助身边的工作人员,湖南亲友们来北京的花销、往返路费和买土特产礼物的费用,都是毛泽东从自己的存款之中支出的。除此之外,毛泽东还为身边的工作人员和警卫战士办业余学校,一年下来,毛泽东的工资和稿费,几乎没有什么余钱。

文运昌在北京饮酒潇洒之时,他哪知主席坚持了几十年,顿顿都是粗茶淡饭。晚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劝毛泽东注意营养,毛泽东都不愿意,他说,人民群众生活还有困难,他要是吃得好,他心中不安。

别人送来的灵芝、燕窝等等礼品,主席从来不吃,他唯一吃过的保养品大概就是葡萄糖了。如果偏要说主席有什么饮食的爱好,他只喜欢吃红烧肉和浓茶。

1960年,人民度过了最难熬的一年,毛泽东话少了,也很少笑了。7个多月,毛泽东没有吃过一块肉。主席和众多群众一样得了浮肿病,周总理劝了他好几次:"主席,你吃块肉吧,为了全国人民吃一口吧。"毛泽东只是不停摇头:"你不是也不吃吗?大家都不吃,一起度过难关。"

毛泽东不是一个高处不胜寒的人,相反,他的感情炽烈,他爱自己的家人,只不过站在他的位置上,经历过他所经历的事,表达爱的方式,必然和别人不同。


图|毛泽东宴请陈嘉庚,主菜是邻居送来的一只鸡

在毛泽东坚持革命的时候,文运昌因为一次抓捕丧失了革命的信心;在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建设新中国的时候,文运昌却想着找一份工作安逸终老……

相比于读了不少书的文运昌,没有什么文化的堂弟毛泽连却更能理解兄长。毛泽连的母亲身体不好,毛泽东每年都要给他们家寄一点生活费。1953年婶婶病逝,毛泽东又寄了300元。

毛泽连也曾向毛泽东提出帮他找个工作干,毛泽东语重心长得和他解释。毛泽连未必全能听懂,但是他知道,毛泽东说的话一定有道理,一定是为了人民。

毛泽东鼓励毛泽连:"你们在家种田喂猪,多打粮食,支援国家,争取财政经济的好转,也是为人民服务嘛!"

于是毛泽连回去之后,一直辛勤耕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这片土地上清贫地度过了一生。毛泽东一直挂念着他们一家,常常往家里寄钱。

上世纪70年代,毛泽东重病之时,还在交代李敏:"家乡还有两个叔叔,连饭都吃不饱,你们要经常回去看看。"


图|毛泽东一双皮鞋穿了11年

古人有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社会稳定之后,国家富强之后,人性的弱点日益强势,传统官场习俗的影响日益明显。毛泽东是一位实干主义者,他严于律己,也严格要求身边的家人。普通的人爱自己的家人,希望给予他们更多;而毛泽东爱家人,希望他们更加进步,希望他们能够得到人民和历史的肯定。



转载声明: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网站、公众号等内容仅用作样稿,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果来源方对此有意见可联系本平台删除。

微信扫一扫

投稿征稿更方便

返回顶部
普通需求

小量征稿 7天内

长期需求

批量征稿 15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