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聊天真的很招人烦。”样稿
是不系舟阿2021-03-22

“在学校太累了,尤其人际,在宿舍看会书都被别人道德绑架,我们宿舍啥都好,就这个‘哟,又偷偷学习’,听多了就恶心了。”

这是前些天在读者群里我们一位读者的吐槽,话题抛出后群里聊天又炸了锅,默默爬完楼后发现,原来不止她一个人有过类似问题。

“ 哟,又偷偷XX”

这样的聊天方式好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永远避不开的梗。

虽然很多时候类似的聊天方式只是用来玩笑打趣,说者本身可能也并没有恶意。

但使用频次高了,还是会让听者出现抵触情绪,如同冷暴力一般让人难以接受,甚至厌烦。

礼貌又不失分寸的怼回去并不容易,尤其对于内心敏感的人来说,这个过程会让自己倍加煎熬。



“我这么说合适吗?

换一种说法会不会更容易让她接受且明白?

算了,其实也没有多大的事情,耳边过阵风就好了,说太多反而让人觉得我矫情不好相处。”

受委屈的人反复纠结时还在处处替别人着想,生怕说错哪句话而打破往日的和谐。

似乎讨好型人格最接近社恐。

于是一个人的时候,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慢慢演变成了一种困扰,需要小心翼翼不被发现才好。

其实我想说的是:

放宽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取悦自己才是生活的意义。


      

我读小学时,就被舅家哥和姑家哥轮流带去网吧打游戏,整个学生时代被打下的标签就是问题少年、网瘾少年。

有时内疚心盖过贪玩心,就会恶补一下学习课程,成绩时好时坏。

十二岁那年上初中,父母拖关系把我安排进重点班,前提是要比其他在奥赛获过奖的同学每学年多交两千元学费。

进班后第一个同桌是个学习刻苦的男生,性格内向腼腆,我们的交流并不多。

那时教育体制还没有太多变革,一个学期内大考小考一大堆,每逢考完试出了成绩,他都会凑过身来问我“考的怎么样?总分多少分?”

刚开始我并不在意,认为同学之间交流考试成绩再正常不过。

为了迎合社交,不被排斥在外,让别人觉得难以相处,我尽量不拒绝任何请求,也不会表现出任何不满。



可慢慢我发现一个规律。

每次对比完彼此成绩后,如果我考的比他好一些,他会对我的分数深信不疑并且一顿盛赞,然后只说自己这次发挥失误,分数决口不提。

相反,如果他考的比我好时,他会对我说出的分数表现出十足的惊讶,两眼瞪得像铜铃。

“不可能,你怎么可能连我都没考过?”

“真的假的?你是不是发挥失常了?”

“别骗我,你肯定不止这个分数。”

然后他会要求我拿出所有试卷给他,把每项的分数挨个相加,确认无误后,再报以仁慈的安慰,说我肯定是发挥失常。

在等待他核对工作结束之前的每一刻,我都觉得无比煎熬且不满。

那段时间我最烦的不是考试,而是考试后和他的比较以及关于成绩的聊天对话,我第一次觉得人际交往真的很累。


      

后来我多次跟他沟通这个问题无果。

面对这些毫无“公害”又不涉及人身攻击的话术,让我左右为难,反而我多解释的每一句倒显得矫情小气,不明事理一样。

直到有次测试,因为沉迷游戏的原因,我已经预感到自己的成绩拉跨,本就坏透的心情,想到还要再跟他“勾心斗角”,更是雪上加霜。

发试卷那天,老师如往常一般站在讲台上点名,被点到名字的同学要到讲台上去领自己的试卷。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

“一会我的试卷你帮我领吧,你不是喜欢看分数吗,先给你看”。

他楞了一下,并没有拒绝,领卷子的时候老师问我为什么自己不来领,我当着全班人的面说“他喜欢看我的分数,先给他看,让他看个够。”

一屋子同学哄堂大笑,他站在讲台下边憋红了脸,我也跟着笑起来。

没错我是故意的,虽然可能做的并不妥善,但那一刻我真的解气。

课后他主动去班主任那里打了报告,说我恶意报复不好相处,当天下午我们便被调了座位。



我没有感到愧疚,反而觉得自己像是获得了新生,不必再为每次考试之后和他的交谈而厌烦。

换座后,我向周遭的同学挨个解释清楚,并没有故意取笑别人的想法,只是在每次考试后的这种交谈让我极度不适。

一番坦诚后,类似的问题再没有发生,大家也都很融洽的相处下来。

或许面对年少有关人际的矛盾,那时的我们想不到足够妥善的办法来处理。

但是我发现,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让自己纠结苦恼的问题也都随之云消雾散了。


最后,

记得收信君在过年的时候向我吐槽过自己一段类似经历。

年初一当天因为家里人都喝完酒,没人陪她一起去影院看新上映的电影,她在网上找到了枪版的电影资源,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刷了一遍剧本。

后来她闺蜜问她要不要一起去看,她说自己无聊已经找了资源看过后。

对方甩来一句“你总是这么会过日子”。

她说自己气到手抖,不知该怎么回复,索性连回也没回,几天后还是默默帮闺蜜点了一个某夕夕砍价链接,并回了一句“你怎么也这么会过日子了”。

她闺蜜意识到问题,连忙致歉并表示自己当时的玩笑话没有过脑子。



这再次让我想起“哟,又偷偷学习”这样类似的聊天。

你可能一直都在坚持做真实的自己,但是身边的看法和说辞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以前我们总是想维系好身边的各种关系,赢取更多的喜欢。

企图用讨好型的人格成全别人来委屈自己。

偶尔的“社恐”并不是我们拒绝交流,而是不忍在自己不适的时候再去伤害别人。

毕竟有些跨越自己底线,却看起来毫无敌意又不涉及人身攻击的话语,真的很招人烦。

但是如果有下一次,希望你勇敢且真诚的说出自己的底线。

因为不止是双向奔赴的爱情才有意义,友情也是。

得不到尊重和理解,就无法遵守底线、和平礼貌的交流。

这样的友情不要也罢。

要知道世界这么大,不是我们遇到的每个人都要处成朋友。

晚安。



转载声明: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网站、公众号等内容仅用作样稿,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果来源方对此有意见可联系本平台删除。

微信扫一扫

投稿征稿更方便

返回顶部
普通需求

小量征稿 7天内

长期需求

批量征稿 15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