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是发给特定的人看的。样稿
蕊希&长宇宙2021-04-25

会不会放手,其实才是拥有。来自蕊希00:0004:16


你发现了吗?我们越来越频繁地把 " 失望 " 挂在嘴边。


精心修了一张照片发朋友圈,结果没有人点赞评论,突然对友情失望;心心念念的升职机会,落到了其他人身上,对自己感到失望;和男朋友吵架摔门而出,但是他却没有像电视剧里那样追出来,于是对感情失望。


但是事后想想,那个人和那件事可能并没有什么问题,这些失望,往往源自于我们总是对尚未发生的事情有了过高的期待。

郭麒麟在《心动的信号》里说: " 对什么事儿都不抱有任何期待,你永远这么想,你永远不会失望。 " 



你发过那种,刻意给某个人看的朋友圈吗?


那天我不小心把手机碰到了地上,弯腰捡手机的时候,衣袖又刮倒了杯子,玻璃碴碎了一地。我又生气又委屈,于是发了条朋友圈,仅那个有好感的男生可见,我期待着他能像平时一样,主动找我聊聊天,安慰我一下。


朋友圈发出去小半天,没有任何评论,也没有新消息。他看没看见,看见了为什么不来关心我一下,他完全不在意我的情绪吗?那几分钟涌上来的失望,远比我摔碎杯子来得更大。原来满怀期待的人,不一定真的能理解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为自己和其他人的关系设定一个期待值:我一定是Ta最好的朋友;我们每天都聊天,Ta一定非常了解我的心思和情绪。


可一旦对别人的回应有了期望值,一旦在心里设定了ta应该要做的样子,我们就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别人挂钩,这样反而会降低自己的幸福感。


其实我能想得明白,那个男生没有必须回复我的义务,就算不理解我的情绪也非常正常,是我对这件事提早做了预设,而当现实没有按我期待地发展,就觉得不应该。


所以无论面对谁,降低依赖,减少期待,才会比较容易幸福。



我觉得降低期待的另一面,其实是为自己预留了惊喜的空间。


当我们不再期待别人的安慰,反而学会自己调节情绪;当我们不再患得患失,反而能够坦然地面对离开告别;当我们不再把一些期待寄托在别人身上,那些在乎你情绪的人、那些在黑暗中拥抱你的人,就会是命运的礼物。


我想起一部很老的喜剧电影,《人生遥控器》,男主角迈克尔对自己的期待很高,他一直希望老板退休之后,能够接替公司合伙人的位置。


尤其是在老板把公司的一个重要订单交给他负责之后,他觉得合伙人的位置,似乎已经握在手里了。



可是在老板离职之前,公司空降了一个新的合伙人,迈克尔所有的期待全部落空。


期望本身是一件好事,它代表着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勾勒,可迈克尔对自己的期待太高,他认为,只有成为合伙人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当期待落空的时候,带来的心理落差也很难自愈。


这很像心理效应中的墨菲定律:对一件事情没有那么执着且随意,反而更容易得到好的结果。但是遇到认为一定要做到的那事情,反而会没那么容易得到。


所以为了不接受失望的信号,不如试着放平心态,踏踏实实地面对每一件正在进行中的事情,不盲目期待,也不过度憧憬,这样也许会收获更多,因为那些不曾被期待过的结果,都是未知的惊喜。



我们都会对未知的生活有一些向往和期待,比如那个携手一生的人,那件一直充满热情的事儿。但是生活就像抽盲盒,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抽出的下一款,是隐藏款还是普通款。

作家马德说: " 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所以与其让自己因为 " 最初的期待 " 和 " 最后的结果 " 较劲,不如试着降低期待着。


当你对别人没有什么期待的时候,他们的安慰、帮助都是惊喜;当你对结果没有那么高的要求的时候,那么事情发展的方向,无论哪条路,沿途出现的都是好风景。


因为,成年人最好的期待,就是没有期待。



转载声明: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网站、公众号等内容仅用作样稿,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果来源方对此有意见可联系本平台删除。

微信扫一扫

投稿征稿更方便

返回顶部
普通需求

小量征稿 7天内

长期需求

批量征稿 15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