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有什么用呢?它能不能让你找到工作?”样稿
阡阡2021-06-07

全文共约1500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可是,政治,社会,诗歌,艺术,文化这些,它能不能让你找到工作?能不能让你赚到更多的钱?能不能为你的生活提供稳定的物质保障?”



01

 

分文理之前我好像一直都不太敢真正地看向自己,很多决定只是在迎合期望——期望来自我一边爱一边恐惧的人。


我知道我的父亲想让我学理是因为什么。我知道他作为一个理智且富有经验的成年人,那一切功利而有用的观点以及想法。


但这一次,我想真正为自己做一次决定。


2017年冬天的某个上午,春熙路旁边的大厦,一间办公室里,我当着老师的面,正视父亲的眼睛。大家都看着我。


我说:我要学文。


我说:因为我喜欢。而且也擅长。


如果我再坚定--点,后面那句其实都没必要。


知道我要学文离开一班的那天,李老请我去教师食堂吃饭。


我们第一次聊到未来,我说:“我就两条路,要么去司法领域,要么做媒体当导演,别的路,根本不考虑。”


目不斜视,豪情万丈,从不张皇,那之后再难有过。我说这话的时候,李老放下筷子,看着我。




02


三年后,我来到中文系,在一个毫不相干的时刻,突然理解了那个凝视。


现在的我望着那时的我,会是一样的眼神。


我没有想到,未来的人生会有那么多的起伏,而许多情节的伏笔就埋藏在这铺垫当中。


“世界的运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规律,人生的故事可能是无头无尾的。”

 

然后我开始了文综的学习。


有一门课专门用来让一个16岁的少年学习“我的国家怎样运转”,“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是怎么一回事”;有一个学科可以推翻自己从前的许多偏见,去建立对更大的世界的新认知;而历史让我穿过时间的枷锁去体味那流动的思想。


我看清社会权力的运作,在人文性的学习中消解焦虑和困惑,从而成为更自由、更理性、精神更强健的存在。


我觉得我好幸运,我热爱自己所做的,所学到的一切。


可是总是会有人觉得这样的话不切实际。


不管表面上这些话语有多么触动,内心深处总是有一个声音会问:但是它有什么用呢?它能不能让你找到工作?能不能让你赚到更多的钱?能不能为你的生活提供稳定的物质保障?


是的,自由,理性,丰富精神,这听上去都很不错。


可是我为什么要在乎这些呢?在我连自己的物质需求都满足不了的时候,我为什么要去捧这水中碎月?

 

政治是人与人的关系,历史是人之所历,地理是人身处的环境。


我们学习的是关于人的学问——这是李老告诉我的。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说:“我是人,人的一切,我都要了解。”我学文科的初衷就是这句话,再加上一个“改善”。


知识会越学越多,但那不是最重要的。对人关怀,这是在文科路上我找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03


高三后期自主复习的时候,我去问李老关于“三角贸易”的细节,他先是给我深入解释了一番,然后停顿了一下,很认真地看着我补充道:不过无论是什么,都不能拿来跟一个活生生的人做交换啊。你想是不是?


我当时觉得醍醐灌顶,为自己将货物与人的价值进行比较而感到羞愧。


人是不可以被利益牺牲掉的。


无论走多远,站多高,都要像我们刚出发时那样。


康德说,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在我心里这句话是学习文综的价值,也是文综教会我的——活在人间的底线

 

而在“文科无用论”这样的社会现象背景下,在谈论“有用”“没用”时,标尺由是否能促进人的完善的成长与自我提升变成它在市场上的价值。


政治,社会,诗歌,艺术,文化,被这个社会商品化,供人们挑挑拣拣:它能不能让你找到工作?能不能让你赚到更多的钱?能不能为你的生活提供稳定的物质保障?


那些在晚自习逼仄的沉思,那些在喧闹中升起的宁静,那些独处,那些感受,那些学习,都将穿过时间和空间的枷锁,穿过幢幢虚幻的人影,穿过整个社会的浮躁与功利,一直飞到我的灵魂深处。


在众人将“有用”的城墙高高筑起时,我仍将“无用”的火把高举。

 

一切文综终将回归于个人。



- End -

图:粉丝投稿

作者:阡阡



转载声明: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网站、公众号等内容仅用作样稿,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果来源方对此有意见可联系本平台删除。

微信扫一扫

投稿征稿更方便

返回顶部
普通需求

小量征稿 7天内

长期需求

批量征稿 15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