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沙俄从偏居一隅的小国逐步扩张为横贯欧亚大陆的帝国,逐渐将势力范围延伸至中亚地区,并趁晚清衰败之际通过不平等条约和非法手段攫取了伊犁河谷和帕米尔高原大片领土。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三次与苏联开展边界谈判,试图厘清双方边界,收回部分领土,但谈判进展缓慢。
转机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1991年,曾经强盛无比的苏联宣告解体,前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在苏联的废墟上获得独立,除了俄罗斯之外,其中与中国成为邻国的就有中亚三国四个,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独立之初,这些新生国家百废待兴,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获得中国的正式承认,确定彼此之间的陆上边界,中方与上述三国的边界谈判就此展开。
在三国中,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较早地与中国结束了边界谈判,确定了彼此之间的边界。而塔吉克斯坦由于独立之初就爆发了内战,无暇顾及边界谈判,直到1997年内战结束,才可以与中国开始边界谈判。令人不解的是,塔吉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自然禀赋最差,国力倒数的国家,在与中国在帕米尔高原高达2.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土地中,中国最终只拿回了约3.5%的土地,约合1000多平方公里。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呢?
中塔两国关于争议土地的由来
从区域来看,中塔两国的争议土地主要集中在帕米尔高原。从历史上看,现在帕米尔高原的名字来自于塔吉克语,意为“世界屋脊”。在古代时期,帕米尔高原被称为“葱岭”,自古以来是中国的西部边界地区。如今,这里分别属于中国、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
从西汉汉武帝开始,随着张骞出使西域,汉朝逐渐击败了强大的匈奴,控制了广袤的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其管辖范围抵达帕米尔高原附近。此后的中原王朝兴衰不定,对帕米尔高原的管辖并不稳定。值得一提的是,在盛唐时期,葱岭一带的识匿、俱密、护密、唱盘陀等部落都被纳入唐朝版图,唐朝分别册封识匿和护密的部落首领为金吾大将军和特进武卫大将军,甚至设置了鸟飞州都督府和至拨州都督府,并且在葱岭驻扎军队。但是,“安史之乱”的爆发,迫使唐王朝从西域撤出大部分军队,唐王朝逐渐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这一局面直到元朝时才得到改观。元朝在此设置了別失八里元帅府,葱岭也被纳入管辖范围。但是,明朝建立后,其势力范围只能抵达吐鲁番一带,并设置了带有羁縻性质的“关西七卫”,西域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察合台汗国的统治之下。
清朝建立后,曾长期与准噶尔汗国交战,经过多年的战争,1757年,清军消灭了1757年,将北疆纳入版图,随后,又利用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的机会,将南疆纳入版图,并趁势控制了葱岭一带。清朝还在帕米尔高原上树立了一块石碑,上面用汉、满、维三种文字记载了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的功绩,这块碑无疑是帕米尔高原属于中国的铁证。清王朝从阿赖岭至喀喇昆仑山一线,设立了八座卡伦,派兵驻守,加强了对帕米尔地区的管辖。
但是,随着鸦片战争的失利,清朝陷入衰退,无力顾及遥远的西域。沙俄帝国在入侵中亚站稳脚跟后,开始对帕米尔高原动起了主意。
1864年,清朝和沙俄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规定,中俄两国边界,“行至葱岭,靠浩罕界为界”,这就表明帕米尔高原在中国境内。1881年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规定,中俄两国在帕米尔的边界线“照两国现管之界勘定”。
1884年6月,在沙俄的逼迫下,清朝被迫与沙俄签订《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该条约规定:从乌孜别里山口起,"俄国界线转向西南,中国界线一直往南",根据这条新界限,从此中国就只拥有帕米尔以东一小部分。而以西的萨雷兹帕米尔大部分地区和阿尔楚尔帕米尔的西北角则全部划归了俄国。这样一来,中国就只控制帕米尔高原的一小部分,已经是让人义愤填膺。
但是,中国人低估了对土地贪婪成性的沙俄帝国的野心和无耻程度。沙俄并不满足,伙同急于在帕米尔高原分一杯羹的英国人,私自划定从中国帕米尔地区的萨雷库里起,顺着帕米尔河和喷赤河,从中划出了一条分界线——南面的瓦罕帕尔属于英国,北面的中国帕米尔地区属于俄国。1892年,沙俄进一步扩大侵略,又破坏了"中国界线一直往南"的规定,武装侵占了这条界线以东的我国领土。至此,沙俄已侵占我萨雷阔勒岭以西两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最终,整个帕米尔高原的所有“八帕”,只有郎库里帕米尔的一部分和塔克敦巴什帕米尔仍属中国,其余均被沙俄和英国占据。
苏联建立后,曾试图要求中国政府承认苏联对帕米尔高原的控制,但遭到历届中国政府的拒绝,苏联不得不承认在帕米尔高原与中国有争议土地,并先后三次开展边界谈判,第三次谈判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还没有谈出结果,苏联就宣告解体。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的边界谈判难度大
苏联解体后,新生的塔吉克斯坦继承了原加盟共和国的领土,中苏两国在帕米尔高原的边界争议也转化为中塔两国之间的事情。塔吉克斯坦与我国的边界线全长约497千米,分别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县和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县接壤,其中克州段长约268千米。中塔两国之间的争议土地达2.8万平方公里。但这一边界谈判实现起来难度很大。
一是中塔两国边界争议土地面积很大,占塔吉克斯坦国土面积的比例很高。中塔边界争议面积是中国同中亚三国争议面积最大的,塔吉克斯坦的国土总共只有14.31万平方公里,而中塔两国之间的争议土地高达2.8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到塔吉克斯坦国土的五分之一。国际公认有4个准则作为判断标准,即谁最早发现、谁最早命名、谁最早开发经营和谁最早进行连续不断的行政管辖。按照这些原则,塔吉克斯坦无疑要将全部2.8万平方公里土地归还中国,这显然是塔吉克斯坦政府和人民难以接受的,一下子失去这么多土地,估计塔吉克斯坦政府都得倒台,更谈不上谈判,除非寻求军事手段解决,不然两国边界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但中国政府也不愿意采取军事手段,毕竟这样做后遗症很多,会给其他国家介入中亚问题提供口实,因此,中方作出领土让步在所难免。
二是塔吉克斯坦内部不稳定,给实现争议土地分割带来很大障碍。事实上,塔吉克斯坦独立之初,国内局势就不稳定,很快就爆发了内战,内战一直持续到1997年才基本结束。所以,中塔两国的边界谈判开始的时间比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都要迟几年,直到2011年才全部结束,结束时间也是最晚的。
塔吉克要完成与中国的边界谈判,就要做出一定程度的土地出让,这不可避免地会激发国内民族主义思想和反对党的抵制,事实上,即使是中方最终在土地上做出了极大的让步,塔吉克斯坦反对派依然不依不饶,批评塔吉克斯坦政府无条件割让土地给中国就是例证。
中国秉承“照顾历史,考虑现实”的方针,与塔吉克斯坦和平解决了边界问题
边界与领土问题大都是历史上形成的,也是高度敏感的政治问题,提出解决思路时,既要照顾到疆界形成的历史,又要考虑到现实的情况。如果只强调一面,就无法妥善解决问题。
正是秉承“照顾历史,考虑现实”的方针,在没有正式确定边界之前,中塔两国都同意保持现有边界的和平。中塔段争议区有三个,分别是乌赤别里山口段,喀喇杂克山口段,以及乌孜别里山口以南段。1997年,两国就乌赤别里山口和喀喇杂克山口两地区达成协议,中国收回争议区三分之二的面积大概150平方公里,中国放弃了北段喀喇杂克山口段的主权主张。
在最关键的乌赤别里山口南段,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让步,放弃了部分土地的主权,塔吉克斯坦让1000多平方公里的水源地归还中国。
1999年8月11一14日,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拉赫莫诺夫对华进行友好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塔国界的协定》。除在该协定中确定的十三个界点外,为进一步确定从第十四界点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阿富汗伊斯兰国三国交界点的走向,根据协定规定,双方成立了联合勘界委员会,开展了实地勘界立碑工 作。
2002年5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和塔吉克斯坦国家元首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塔占克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塔国界的补充协定》,塔方同意实际控制下的1158平方公里土地,约占争议面积的3.5%划归中方。2006年6月正式开始至2008年8月,中塔两国开始中塔勘界野外竖立界桩工作,共树立界桩110根。
2010年4月27日,中塔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塔国界线的勘界议定书》,正式确定了两国边界。2011年1月13日,塔吉克斯坦议会举行表决,最终批准将萨彦阔岭以西的1158平方公里土地归还中国。
小结
不容置疑的是,中塔两国2.8万平方公里争议土地,从国际法的角度看,都应当属于中国。但领土问题是复杂的,考虑到实际控制情况,中国与中亚三国和平解决边界谈判,最终按照“照顾历史,考虑现实”的方针,既照顾到疆界形成的历史,又考虑到现实的情况,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做出妥协和一定的让步,对边界作出某种调整,对领土进行某种交换或让与,这是符合两国长远发展的。
当然,单从领土获得的角度看,我国无疑是又一次吃亏,在2.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3.5%确实有点低,但这一代价还是有收获的,中亚多国从此坚定了与中国合作的信心,他们都成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坚定成员。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个残酷的现实,即领土谈判中,谁实际占领,谁就处于有利地位。虽然中塔这次和平解决领土问题,为中国与周边国家树立了一个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榜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解决领土争端问题就一定要和平谈判,也不意味着和平谈判就一定允许实际控制方占大便宜,更不能低估印度、越南等国长期窃取我国领土海疆的野心,更不能放弃积极提升军备,放弃武力解决领土争端的战略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