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美术设计技巧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样稿
李艺梅2021-09-24

前言


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于2015年11月举办以后,为总结理论成果并提升研究能力,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同期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作品集》和《中国第三届舞台美术展论文集》,以期反映近十年来中国舞台美术创作现状和研究成果。


今天,学会微信平台选编《舞台美术设计技巧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一文,供广大舞美同仁交流学习。


舞台美术设计简称舞美设计,是以“舞台”为核心的物质空间的设计,是用艺术的思维结合特定场所空间,通过实体造型、机械设备、灯光、音响等众多的物质和技术手段的支持得以体现。在观赏戏剧时,观众视线前面可演出的空间场所就是“舞台”,是专为演员提供的表演活动空间,现代戏剧对舞台空间诉求更侧重于心理视觉空间的表达。


“技巧”原意是对某种工作掌握了基本方法后的灵巧运用。这里借“技巧”一词仅想归纳舞美前辈同仁的案头创作方法、总结经验,让初学者认识创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用,重视制作与舞台体现的重要性,了解戏剧作品诞生过程。本文重点从剧本形象创意、体现载体途径两个方面阐述。


一、舞台美术设计的创作技巧

——逻辑思维与形象创意


剧本内容由演员、观众、场景相互交融体现,形成的特定的感官交流空间。舞美设计形象创意的能力决定设计的戏剧空间是否具有或能准确表述剧情需要的环境、传递的情感符号和揭示的主题。缜密的逻辑思维决定创意的形象空间是否符合该剧特定的情节要求而有序、有意义的展开变化。剧本,本身是文学形式的一种,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核心基础,剧本通常由角色对白和场景描述组成,包括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和气氛的说明,部分剧本会对剧中人物的外貌特征、心理活动和习惯动作有详细的描述,舞台美术设计实质就是将剧本的文字描述空间转换为具象的实体行动空间。

1

舞台美术设计的创作准备——逻辑的思维


翻开一个剧本之前,应先了解剧作者的创作意图,即创作这个剧本的起因、目的 是什么,在他的故事里想要传递的思想信息是什么,在他的思路里最终的舞台幻想是 什么,这是一个充满逻辑思维的分析过程,因此“读”剧本是舞美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一个关键点。剧本如何“读”?在《新华字典》 的释义为:一为“读 (dòu)” 即语句中的停顿;二为“读 (dú)”依照文字念,看书或阅览。在这里“读”不是通常的阅读,更偏重分析解析、抽释理解的含义。

通过“读”剧本,对脑海里形成的形象和留下的情绪基调,要有理性的存储和清晰的认识并进行归纳,这对于下一步具体风格形象的确定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如四川人民艺术剧院1956年版话剧《家》,舞美设计曾泽恩根据他对剧本的理解,严格按照剧本制造生活幻觉,让观众身临其境的理念,以真实建筑特色和生活细节,在舞台上逼真呈现了剧本描述的旧时大家庭的生活场景。该院88年版话剧《家》,舞美设计杨柱则以他的理解表现剧中生活,在设计里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主要特点,提取地方建筑主要元素,运用多重景片布局的结构,完成他对剧本读后所理解的“家”多场景的环境塑造和人物关系暗示。从设计风格可以看出,因设计者个人生活经历和时代环境不同,在剧本中“读”到的是对相同事件的不同理解,前者为真实再现生活场景,后者则是着重表现生活状态。所以“读”在设计创作的初步阶段较为重要,形象为何产生?空间如何构成?均应是设计者详细深入的、经过逻辑性思维的剖析“读”的结果。


“读”不在于一定要读多少遍,而在于通过“读”对剧本直观的理解、认同与感 受,“读”的深度决定对剧本理解的厚度,影响设计构思创意的宽度。“读”要将剧 本文字表达内容“读熟”、“读透”,要透过文字表面去捕捉字里行间的思想意义, 要从故事中分析具有逻辑性的情节关系,所以设计创作不可不通过“读”对剧本进行 解剖分析,这对形象的捕捉至关重要,才会产生有意义的物质空间的构成变化。


2

舞台美术设计的创作过程——形象的创意


形象的创意首要是如何捕捉形象的种子。舞台美术设计的创作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创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在特定的剧本文字规定情景中完成形象塑造与空间构成。

传统剧本分幕格式严格,讲述的事件由多个段落组成,不同种类的戏剧剧本,段落划分方式不同,常见的结构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近代的剧本则相反,可能故事相对没有完整的情节或看不到明显冲突对立的人物,或只是几个生活片段的组成,甚至表面上看各片段之间毫无因果关系,实际段落之间却具有十分讲究的必然内在联系。然而,不管何种风格样式,剧本都只是文字层面的、文学性叙事表达方式,而戏剧是融视觉、听觉为主的多感官艺术,二度创作目的是可视形象、可感知空间的塑造。话剧《死水微澜》舞美设计叶建想表达他“读”到的是透过多个人物多个矛盾冲突的事件,看当时西方文化渗透而导致中西文化思想的碰撞、裂变,所以“文字”是他捕捉的主要形象符号并贯穿全剧场景。整个气氛借助麻布这一材质,在视觉上营造出压抑、沉重的感觉。场景空间大胆突破常规物质形象表述意义,以人物内心世界起伏寻找视觉行动空间与路径。川剧《死水微澜》 剧本通过主角邓幺姑的主线叙述川西坝人们平静有序的生活突然被打破,社会环境变化影响到普通人们从生活到精神意识形态的转变,舞美设计边文彤抓住剧本中词“一潭死水起波澜”为立意点,捕捉以“水”为主题形象铺垫展开舞台空间造型,运用肌理手法,采选反光面料人为皱褶处理后覆盖舞台天幕,贯穿全剧为视觉主导形象,既有水波被光折射之意化表现,又暗示人们平静如水的生活不再有。其它场景如邓幺姑家、教堂等打破完整建筑形象,以切割的局部建筑分解组合悬于肌理天幕前,迷离、破碎的家园表现剧中人们物质的生活状态,也喻示精神世界的分离迷失。这两个同一故事不同剧种的剧本,由不同导演、舞美设计创作的舞台作品,前者是符号主导的象征主义风格,后者是解构的表现主义风格舞台呈现,其形象创意的产生都是基于对剧本主题、立意的解读思考后完成的。

不论是怎样题材样式的剧本,舞台形象都是以设计者认为最接近剧本立意主题的形象解读和形象构成的。一般来说,得到观众认可的舞台形象就是成功的,因此,舞美设计创作中如果舞台形象创意的捕捉准确,设计就成功一半。深入的解读剧本,感受人物世界,理解剧作者意图是形象创意思维的重要过程,是舞美设计者解读剧本的必然结果。


二、舞台美术设计的艺术体现

——现实载体与情感空间


戏剧是集时间、空间、体验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舞台设计完成体现离不开以现实物质为载体传递,载体有大有小,大的如人造建筑场所:剧场、街道、广场等,也可以是深林空地、草坪山坡,小的载体如布景、道具和以演员身体完成的角色外形塑造,甚至细微到感官不可觉的尘埃。它们既负责再现戏剧需要的真实环境,也负责表现戏剧传递的心理空间,表达物象隐喻、象征的主题和情感。


1

舞台美术设计依托载体艺术体现现实

戏剧存在的前提是高度假定性,但舞台营造的不是虚幻空间,是以“人”为标尺基准延伸演变的实体物质空间,空的空间的构成需要实体物质的分割、隔断构成。剧场等建筑一旦成为观赏性场所,首先要确定观赏角度的分配即舞台表演区与观众欣赏区的布局分配,戏剧诞生至今,有固定场所和非固定场所两大类。观众与舞台以区域划分最常见的有三种空间布局形式:面对面——镜框舞台,中心环绕——中心舞台,相互包容、渗透——伸出舞台,从高低划分,可能是观众区域高于舞台区域,也可能是舞台区域高于观众区域,不论是那一种划分,目的都是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演员的表演从而获得理想的观赏效果。


演出区域出现的景物或道具,无论是以真实生活形象塑造空间还是简化、抽象组合的象征空间,都是以人体的实际尺寸和眼视的生理局限这一标尺产生的视觉形象、空间层次的有效构成,所谓夸张、放大等都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对比。如京剧《天下归心》,舞美设计高广健将传统一桌二椅为基本造型主体,通过放大等手法结合新媒体重新结构意化,表现中式传统庭院、内厅与冷兵器战场;苗培如设计舞剧《太极》的石狮,在真实再现其形象的基础上,从视觉角度变化夸张透视和放大尺寸,传递出更深层次精神暗示。当然,舞台空间最灵活的体现载体是角色的塑造者——演员,在小剧场话剧《芸香》里,演员身套只露头的白色方形外衫,展开双臂飘荡在舞台,意为一封封打开的信纸,展现在观众眼前,空白的纸面揭露了女主角被欺骗的事实,反衬出其坚守的一份卑微的爱情,飘荡翻飞的信纸带走了女主角心底美好爱情的圣地和生活的希望。


舞美设计通过现实载体体现了剧本主题,烘托了人物形象,渲染了故事氛围,这些景物道具及其构成的空间承载了再现戏剧环境、分割空间等功能以外的视觉心理和精神引导作用,是来源剧本主题高于剧本文字形象的具象表达。设计者通过现实载体形象的选择传递了主观审美讯号,将故事中重要因素或情节强化提升,使戏剧现实视觉呈现完整。

2

舞台美术设计依托载体艺术体现情感

随着科技的发展,舞台美术设计情感体现载体形式多样化,个人认为舞美设计体现情感的载体可分实体、虚体和介于实与虚之间的光影三类。所谓实与虚,即有者为实,无者为虚,简单地讲景物、道具、演员等都是实体,它们组合构成之间的空间是虚体。光影游离于物质与非物质、介于实与虚之间,光是一切可视载体至关重要的前提因素,影包括光的暗投影和媒体影像元素。


实体本身因其造型、质感、色彩不同传递给观众不同的直观视觉心理感受,歌剧《苍原》的舞美设计注重大格局、追求诗意的真实,舞台上借用突兀不平的山石、历经风沙的车辕残骸等形象将悲壮雄浑、哀伤深沉的情感真实传出,其中一场表现血流成河的战争与死亡场景,鲜红的液体从上方缓缓流下渐渐浸满天幕,如泣如诉,喻示无数的土尔扈特人生命失去,无声的表现了为争取民族自由而付出的牺牲和代价的悲壮情怀。虚体本身的大小结合实体变化传递给观众不同的暗示视觉心理感受。话剧《威尼斯商人》舞台虚体的空间大小随线条、道具和演员变化而变化,全剧不同场景地点仅在黑色背景前用干净的线条几笔勾勒图形表现:一条水平直线结合半圆弧线是落日或清晨感觉,加几笔波形线条又变成夜晚水影月,结合前区表演或码头或庭院;斜直线加上线描人形轮廓群像结合前区演员调度又变成法庭空间,简洁中透出诙谐, 将喜剧情绪贯穿始终。


有光就有影,以视觉为主导的舞台空间离不开光,光是实体和虚体的联系者。光因其色彩和光柱、光幕等造型因素构成丰富的可变可塑空间,越来越多的承担了除照明以外的视觉与精神情感诉求。儿童京歌剧《她从雪山走来》中主角的“家”浓缩在一个火塘上,不仅用仿真火苗,围绕火的石头也做成半透明的,演出时火塘本身发光,光源就在火塘身上,奶奶坐在火塘旁,火光印在身上形成主视觉焦点,灯光以深蓝色铺满整个舞台空间,形成红色的实“点”与蓝色的虚“面”的对比,一束浅暖色光勾勒出奶奶的面部,雕出老人饱经风霜慈祥的形象,静谧而安详的情感静静流淌入观众心间。光除了对实体的作用,亦可在虚体范围塑造空间,既可形成平面和立体几何可视形象,也可通过对实体投射形成“影”像,以光为引导借助媒介实体投影成像,如3D黄梅戏《牛郎织女》里大量运用媒体影像表现剧中神话场景的祥云环绕、巍巍天庭,美丽的幻影让观众有了崭新的感官体验。因此,光和影本身也是具有丰富可塑性的非实体的形象。


在舞台空间运用中,光可以是实体形象的叙述者,可以是实体形象的改造者,也是实体形象与空间的联系者,更是视觉感知空间的罗盘指针。影像借助实体媒介呈现,涵盖内容可以相对实体形象本身丰富多彩,传递视觉、思想信息。这些载体丰满了舞台美术设计情感的表达,实体、虚体、光和影是当代舞台设计艺术体现情感的重要载体,光是实体与虚体的联系引导体。



简而言之,舞台美术设计基本技巧就是对剧本的解读分析,捕捉有意义的信息塑造形象,借助物质与技术手段构成有效感知空间。舞台设计是从文字到图像的转换的过程,是从虚空构想到实体物质化的视觉联想审美心理结果。舞台空间体现的是提炼于生活又不完全是真实生活的可变空间,形象创意与逻辑思维的交流融合,通过具体的形象、空间载体实现的是真实生活的镜射,是真实生活理想化的描绘,是真实生活思想形态表达,是精神层面非物质的虚幻空间,是充满情感的交流空间。

舞美书店




转载声明: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网站、公众号等内容仅用作样稿,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果来源方对此有意见可联系本平台删除。

微信扫一扫

投稿征稿更方便

返回顶部
普通需求

小量征稿 7天内

长期需求

批量征稿 15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