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美人,许多人会想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因为无从得见,才更令人神往,后代咏叹她们的诗作层出不穷,而曹雪芹的《五美吟》道出了一则真相:红颜命薄古今同。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也是这样一位命途多舛的美女。她幼年丧父,凭借美貌脱颖而出,险些成为林彪的儿媳妇,虽是无辜,却因此失去了十数年的自由。她经历过“两次半”婚姻,最后选择远走美国,离开她的伤心地。
若是了解她的故事,谁能不长叹一声“怀璧其罪”?
01一 怀璧其罪芳命凄
若论在1949年发生的最广为人知的大事,一定要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为先。而对张富华夫妻俩的小家来说,这一年还有另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他们的女儿出生了。
女孩儿虽然出生在南京,但籍贯却在江西赣州。她的父亲张富华是江西生长的汉子,1929年就参加了红军;她的母亲田明则是山东人,十六岁就参加了革命。可以说,张家是一个老革命军人家庭了。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兴许是在动乱的年代里见了太多的失散流离,夫妻俩给女儿起名为“宁”,寓意美好安宁。而张宁的到来似乎真的给家庭带来了好运,父亲张富华不久被授予了大校军衔,母亲田明也顺利转业,进入学校负责行政工作,也是个小领导。
可有句古话说“世间好物不坚牢”,无情的命运对年幼的女孩儿一再捉弄。第一次打击在张宁七岁那一年,张富华因病逝世。母亲独立抚养她长大,含辛茹苦,从小就培养她的舞蹈才华,希望她能凭此出人头地。
而张宁也没有让母亲失望,她在十岁那一年就以特优条件进入了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经过几年的学习,张宁十五岁那年担任大型歌舞剧《东海前哨》中贝壳舞的领舞,以明丽的舞姿折服全场。有了小小的知名度,张宁之后走上了更大的舞台,参与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汇报演出。
随着少女的成长,她的四肢越来越修长,成年后身高达到了一米六八。加上纤腰长腿和漂亮的鹅蛋脸,张宁具备优秀舞蹈演员需要的靓丽外形。
一则轶事也可佐证她的美貌有多么动人:她曾随团赴印度尼西亚演出,被印尼总统苏加诺公子一眼相中,当场向中国大使说亲。在遭到婉拒之后,这位一见钟情的男子险些动武抢亲。
张宁这次逃过一劫。可彼时娇花一样的少女并不知道,她的婚姻之途,注定了不会坦荡。
02二 三进三出落林网
要说张宁,就不得不说她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林立果。这“最重要”并不是说张宁对他爱得最深,而是说此人几乎以一己之力,整个地改变了张宁之后几十年的人生走向。
林立果何许人也?若是提到他父亲的名字,那就是家喻户晓了。他是林彪和叶群的儿子,上面还有个姐姐林立衡。
他比张宁大四岁,文化大革命之前曾在北大物理系就读,之后辍学参加政治生活,一直做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作战部副部长。母亲叶群对这个小儿子疼爱有加,他刚一过二十二岁,叶群就开始为儿子张罗亲事。
操心儿女的婚事是几乎每一位母亲都要经历的,而叶群在筛选儿媳妇时的严格程度和筛选规模堪称是“选妃”。林彪夫妻动用自己的人脉和财力,在全国撒网,优秀女青年的相片水一样流进了毛家湾的林家大院。
相比起现在的父母更看中门当户对,叶群找儿媳妇的第一条件是长相。高级干部的女儿她都不要,只要自己和儿子都认可的美人。其次就是身体健康,有慢性疾病的一律不要,因此这些待选的女孩儿们还要经过严格的体检。
张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凭着出色的外貌和身材进入了“决赛”阶段。歌舞团领导受到上级的授意,以“外调”任务为名,派张宁去北京出差。于是,在1968年的空军招待所,张宁第一次见到了林立果。后者面无表情地打量着张宁,似是在审视自己这位未婚妻候选人。
而张宁也在一众人中关注到了林立果。别人都在闲聊营造轻松的氛围假象,只有林立果一言不发。而当服务员把橘子端上来时,林立果剥开橘皮,撕下一片橘子瓣吮干净汁水,随后就将干瘪的橘肉丢弃。
这种做法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优越的生活条件促成的“高雅”习惯。张宁看不惯这一点,因此对林立果的印象更深了。
林立果初步相中张宁之后,他的姐姐林立衡也来帮着弟弟相看。她考问张宁的文化水平,张宁却答错了问题。姐弟俩笑了,而张宁不以为意:她是搞艺术的,当然是跳舞最重要,文化水平不高又如何?林立衡笑笑,以慈爱长姐的身份叮嘱张宁加强学习。
在招待所中无所事事地这么住着,渐渐地,张宁也觉察出不对劲来。她明明分属陆军,为什么住在空军招待所?平时也无事,就是喊她聊天、玩乐,一次她打乒乓球时,忽然觉得自己被人盯着。回头一看,窗外似乎有几个模糊的黑影。
没等她的疑虑得到解答,她的这次特殊出差就结束了。紧接着,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回到南京之后不多时,胡敏又把她专程接到北京,而且安排她住在总后勤部一号院里。一号院的主人正是邱会作夫妻,他们和张宁非亲非故,成天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让张宁十分别扭。
兴许是心里的郁结导致免疫力下降,张宁在北京很快发起烧来,被送进了解放军总医院治疗。借着治疗发烧的机会,得到特殊授意的医生们还给张宁做了全面体检,查出她有慢性胃炎和轻度近视,此外并没有什么大病。
体检合格的诊断书送到叶群手里,张宁的命运算是定下了。可她还被蒙在鼓里,直到对她有好感的江水不忍看她落入陷阱,隐晦地提醒了她。
江水是邱会作的警卫参谋,亲近的身份让他知道这件事的内幕。他悄悄告诉张宁,前不久这里也来过两个姑娘,但她们都为自己接下来的命运感到开心,不像张宁一样郁结,而是吃得香睡得香,但最终没能留下来。
说到这里,江水看着张宁迷惑的眼神,提点道:“你要知道,‘老虎’会吃人的。我劝你还是要想办法离开这里。”
“老虎”正是林立果的小名。张宁这下明白了,也清楚自己如今是被变相软禁了。她不甘心如此,她身上流着革命者的血,她要反抗,她要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张宁一心想着逃避被迫结婚,可她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先定下一门婚事。她在歌舞团里选了一名双簧管演奏员李寒林确定了恋爱关系,并在团里公开这段关系,告诉别人她已经有了男朋友。
可张宁势单力薄,李寒林出身微寒,哪里有能力反抗林彪一家呢?很快,歌舞团安排李寒林专业到地方工作,借此断绝两人的恋爱关系 。张宁找到歌舞团里的领导,也是看着她长大的老前辈求情,可老前辈只是叹了口气,委婉而强硬地告诉她:李寒林留下可以,但是你们必须断了,从此不再联系。
张宁个人的反抗以失败告终,可还有关心她的长辈在为她努力。开国上将许世友是张宁的世伯,夫妻俩可以说是看着张宁长大的,把她当侄女儿看待。
许世友的夫人不知道张宁被林家“选美”的真相,只觉得张宁和李寒林的匆匆结合太过草率。婚恋是女孩儿一辈子的大事,怎么能不仔细考量?
所以当许世友夫人知道张宁和李寒林断了之后,她是赞许的。她为张宁物色了当时统帅江苏百万造反队伍的传奇人物——拥军派“八二七”领袖曾邦元作为结婚对象,但在林彪的重压之下,曾邦元最终主动退出。
至此,张宁彻底失去了挣脱的机会,被牢牢锁在林家这一张大网上。
03三 遍历苦辛终得甘
再次踏上前往北京的路,张宁的心里充满了凄楚。不似前两次进京的兴奋或迷茫,这次张宁已经能依稀预见前路的黑暗。
回想起母亲为她送行时的叮嘱,张宁笑容苦涩。母亲真以为张宁是因为工作变动要去中央军委做机要工作,却忘了张宁只是舞蹈水平高,文化程度和出身都不足以支持她和一众高干子女一争高下。如果日后母亲知道了自己此行的真正原因,不知会作何感想?
邱会作的夫人胡敏在七机部的东郊招待所等待着张宁。一见面,胡敏就开门见山地要求张宁改行学医,理由是“中央首长的夫人大多是搞过医务工作的”。
这其实只是一句托词,当时中央领导人的夫人只有少数是做过医务工作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林彪、康生等人的夫人都不曾当过医护人员。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张宁作为舞蹈演员,职业生涯已不会太长,从长远计,不如趁年轻改行学医。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在“选妃”时不看中出身和工作?因为叶群只想给儿子找一个一心一意、完全贴合儿子需要的媳妇,或者说“保姆”一词更加合适。不管之前从事什么工作,最终都是要找理由让林家的儿媳改学医的。
这一次张宁没有反抗。她接受了这个安排,从此奔走在毛家湾的邻家大员和北京301医院之间,再也没有离开过北京。美其名曰和林立果培养感情,实则是控制与囚禁。抑郁和苦闷在年轻的张宁心中积攒,她无依无靠,只能求助于上天。
图:右一为张宁
好在因果循环,报应不爽。1971年3月,林立果主持制定了武装政变计划《“571”工程纪要》,企图在广州另立政权。
失败之后,林立果跟随父母在9月13日凌晨驾机外逃,最后在蒙古温都尔汗坠落,机毁人亡。林家破败,张宁得到解救,回归自由。
命运的嘲弄不止于此。即使林氏的阴谋败露,文革的时代背景还未结束。张宁因为在林家大院久居,身份“不清白”,即使回到了南京也不能回到歌舞团工作。接连不断的集中审查摧垮了她的意志,她为了写交代材料被迫回忆,叶群对她的欺凌羞辱历历在目。
文化大革命在1976年结束,张宁请求恢复工作的申请仍然未获批准。无奈之下,她化名为“李亭”在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工作,不久后身份暴露,又失去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除此之外,当年好心帮助她的好心人摇身一变成了强迫她婚姻的人。邱会作的警卫员江水逼张宁和自己结婚,强扭的婚姻勉强维持了五年便以离婚收场。感情上受到林家摧残的张宁再受重创。
现在张宁活下去的最大精神支柱,就是她和江水生的孩子晨儿。她不爱江水,但是母亲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她似乎走上了母亲的老路,独身一人抚养孩子。
可上天连这个孩子都不愿垂怜给张宁。1987年,一个男人追求张宁不得,竟下杀手杀掉了才十二岁的晨儿。儿子的死亡不亚于晴空霹雳,张宁淹没在悲痛之中,浑浑噩噩,甚至萌生了出家的念头。
她想拜栖霞寺主持本振大法师为师,可大师并没有收她,而是领着她去九华山见了仁德大和尚,为她开解心中郁结。张宁在山上住了一段时间,直到基本恢复精神状态才下山回家。
仁德大和尚可谓是张宁的贵人。如果没有他的开解,张宁或许难拾重新生活的勇气,更不会结识林赛圃,并最终和他结婚,随他一起移居美国。
他们的结合被想博人眼球的国外媒体称为“中国王妃下嫁异国”,而张宁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
她曾两次回到家乡的小村落,为樟木乡尽一份游子的力量。丈夫林赛圃有时来中国做生意,张宁也随他回祖国看看。一次机缘巧合,张宁在辽宁本溪遇到九顶贴铁刹山主持祝真玄大师,拜他为师,实现了皈依道门的愿望。
1998年,她在美国出版了自传体小说《自己写自己》。 暴露自己的经历与内心本就不是一件易事,我想,张宁敢于回首自己的过去,才是真正的放下,是与那些痛苦的过往和解,打开内心,迎接全新的未来。
文| 闻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