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冤皇帝,被叫“蛐蛐天子“! 却依然是一世英主。样稿
有故事的白公子2022-05-04

明宣宗朱瞻基——人称蛐蛐皇帝,却是一代英主!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的二月初九,燕王府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明仁宗朱高炽与嫡妻张氏所生的嫡长子,取名朱瞻基。


那时候周围人还不知道他的降生会对大明王朝产生怎样的影响。

01 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朱瞻基的出身,后世传说便具有传奇的色彩。


1339年,还在是燕王的朱棣做了一个梦,梦里自己的老爸,也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他对朱棣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并且将自己的大圭交给了朱棣。


朱棣惊醒后觉得非常诧异,按照这个梦的意思他觉得是朱元璋托梦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


只有这样,似乎明王朝才能够永远传承兴盛。


正巧这个时候下人来禀报,他的长孙降生了。


于是,朱棣更加肯定了争夺皇位的想法,认为自己是顺天命。


所以,这也为他以后发动”靖难之变“埋下了伏笔。


总所周知,历史上皇位的继承,都是因为自己的父亲身居皇位,才有可能轮到自己成为下一任皇帝。


不过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却不是这样。


他成为皇帝的原因可以说是非常奇葩,属于蝎子拉屎独一份。


在朱棣成为皇帝后,非常欣赏自己的次子朱高煦。


主要是因为,此人在靖难之役中能征善战,还救朱棣于水火之中。


《明史》当中记载:“汉王高煦,成祖第二子,性凶悍。靖难时屡有战功,江上之急,庶人战尤力。”足以说明他立下的功劳。


虽然他心中属意的太子人选是朱高煦。


可是朱高煦虽然英勇善战,在战场上表现优越,但是在文化方面的表现却不如朱高炽。


同时,加上朱高炽是嫡长子,表现出仁厚心善,自身也没有犯错,所以很多大臣还是支持立长子。


这一时间,朱棣可陷入了为难当中。


此时,大学士解缙对朱棣说了三个字“好圣孙”。


这一下,让朱棣下定了决心,言下之意便是儿子继承者选择困难,那么可以按照合适的孙子来选择继承者。


因此,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便继承了大统。

可以说他的皇位,很大程度上是沾了自己儿子的光呀!


02 继承皇位,励精图治


在历史上,”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仅八个月便去世了。


因此,作为嫡子的朱瞻基便顺利继位,成为下一任的皇帝,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明宣宗。


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当中就讲述了他的故事。


相信各位看过剧的小伙伴们想必都印象深刻,剧里的明宣宗是一个聪明洒脱的形象。

而历史上的朱瞻基可是一位难得的明君。


在他初即位时期,就表现出卓越的才能。


但是,新君即位往往会伴随着一些麻烦事。


这不,朱瞻基的二叔朱高煦就开始玩起幺蛾子了。


他本就不满当年太子之位的归属。


于是在,在仁宗病逝后,就趁此机会起兵, 妄图复制父亲朱棣当年夺取侄子皇位的经历。


然而,他忽视了一点,朱瞻基可不是当年的“朱允炆”,他自己也不是那个雄才伟略的朱棣。


要知道,朱瞻基从小便被众多大臣培养,而且时常受“朱棣传教”,可以说是有能力善谋略。


由此可见,朱高煦的反叛自然是宣告失败,并且他的结局可以说是非常悲惨。


最终,朱高煦被朱瞻基放在瓦罐中烤死,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朱瞻基作为明朝的第五个皇帝,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功绩。。


在军事上,他英勇善战,为了保国境安全,时常亲自上阵杀敌。


对待人民实行善政,缝灾害年间就减免赋税。


因此,明朝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在史上称为“仁宣之治”。


在《明史·宣宗本纪》记载到:“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庶几三代之风焉”。


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明仁宗和明宣宗的统治时期,明朝出现了如同汉朝文景之治时的景象,并且把朱瞻基的功绩与文景之治相提并论。


最有趣的是,他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这让他成为后世带有独特标签的皇帝。





03 蛐蛐皇帝,爱好独特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蒲松龄有一篇文章叫做《促织》。


这篇文章其实描写的就是以朱瞻基为原型的蛐蛐皇帝。


在书中记录到皇帝喜欢斗蛐蛐,便每年派人到民间搜集蛐蛐,而皇帝的喜号也在民间引起了广泛的效仿,甚至还导致了民间蟋蟀的价格直线上升。


因此,为搜求名贵稀有品种,他更是不惜一掷千金从民间搜集质量好的蛐蛐来玩耍。

这就让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他玩物丧志,为了蛐蛐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


而有人则认为,任何人都有爱好,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喜好而荒废朝政,并且明朝在他的治理下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场面。


其实,他的爱好不至于此,可以说他是一个全能的人,在马球、狩猎以及绘画等等都有所涉猎。


他最让人佩服的一点就是:“爱好广泛而又不误国,这才是他大智慧的一面”。

04 英年早逝,猜测诸多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朱瞻基的在位时间很短。


在他三十六岁,也就是在位十年之后就撒手人寰了。


本来正值壮年,却英年早逝,这就引发了后人的诸多猜想。


有人认为他是因为过度劳累。


毕竟他创造出了明朝一盛世的局面,由此可见他一定是付出了不少的精力。


而另一种说法,是他喜爱吃丹药的原因。


总所周知,古代的皇帝在到了一定的年纪后,似乎都痴迷于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妄想吃丹药获得延年益寿。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都知道丹药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这些东西可以说是一种潜在的毒药。


还有最后一种说法是,他家族遗传的原因。


毕竟他的父亲“明仁宗”也才活了47岁。


最重要的是,他的两个儿子也都是30多岁去世的。


这样看下来,这个方法似乎更可靠一些。


至今,真正的原因已无从考证,只是他的死注定是一个遗憾。


如果,他在位的时间更长,可能会直接带着明朝走向顶峰。


只可惜他的儿孙们没有他的能力,而明朝也日渐没落了!


小伙伴可以留言自己想要了解的人物,下一期小白安排起来。



转载声明: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网站、公众号等内容仅用作样稿,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果来源方对此有意见可联系本平台删除。

微信扫一扫

投稿征稿更方便

返回顶部
普通需求

小量征稿 7天内

长期需求

批量征稿 15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