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兵仙战神——苟晞辉煌战绩和悲催结局给我们的启示
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暗黑混乱岁月,史学家们每每提起来痛心不已。
但同样也是军事家和文学家辈出的时代。其中有左思的洛阳纸贵,有陈庆之横扫北方,有刘勰的文心雕龙,还有凶悍残暴的赫连勃勃……
苟晞,今河南焦作人。初为西晋司隶校尉的部下从事,经东海王司马越引荐,任通事令史,后升为阳平郡太守,成为一方大员。
八王之乱中的齐王司马冏迎接晋惠帝复位,为大司马辅政,苟晞被提拔为大司马军师。
长沙王司马乂兵变上台后,苟晞被任命为从事中郎,在司马家的几个诸侯王中辗转不倒,正应了乱世出英雄之说,也是有实力到哪都不愁饭碗。
公元306年,苟希在河南白马县大败反叛大军并斩杀其主帅公师藩。
公元307年山东悍匪汲桑和羯族石勒所向披靡,横扫中原,黎民百姓惨遭涂炭。
没想到艺高人胆大的苟晞率军到后安营扎寨并不着急,自己单骑到两军阵前向汲桑和部众陈述祸福利害,汲桑部众大惊而退入城。
经过几番苦战,苟晞领兵在东武阳也就是现在的聊城莘县击败叛匪。
苟晞痛打落水狗,不给汲桑和石勒喘息之机一路追击,势如破竹,一举荡平山东之乱。
苟晞屡立战功,升抚军将军,都督青、兖州诸军事,封东平郡侯,成为相当于今山东省的党政军一把手。
被后世历史军事爱好者称为西晋兵仙韩信或者战神白起。
东海王司马越很早就认识了苟晞,并与之义结金兰。
当苟晞东讨西杀,威名远扬后,大臣潘滔不失时机的站出来了,他提议让司马越收回兖州,称兖州太重要了;
又称苟晞兵强马壮且百战百胜,胃口会越来越大,占领这个山东重镇,万一生变,后果是很严重的。
这个万一......就是我们熟知的莫须有,很可怕的两个字:万一!
司马越很以为然,越听越后怕。
于是自拟诏书找晋怀帝盖了个章,自封了丞相并兼任兖州刺史。
把苟晞改到偏远一些的青州,并晋公爵,代天子行使节制等等,还有一系列的将军称号......意在增加他的官职和爵位,减少了他的地盘和兵力。
但二人感情自此却出现裂痕,正所谓,人可以共患难,但不一定能共富贵。兄弟二人决裂之后一起在事业上走向了下坡路。
也就不会有后来北方汉人最悲惨的五胡乱华了。
晋怀帝司马炽早已视擅权专政的司马越为眼中钉肉中刺,此时看出二人的不可调和矛盾,趁机暗令苟晞讨伐司马越。
看着苟晞大军势如破竹,慢慢逼近他驻地陈郡,司马越忧愤而亡。
晋怀帝遂任命苟晞为朝廷首席军政长官,一时间苟晞功成名就,登上了权利的顶峰。
而他治下的地方刑罚和施政又都很严苛,大小犯罪行为都被处死,人心惶惶,人送绰号“屠伯”。
他有个属下叫阎亨上书劝止他的行为,苟晞这是已经听不进不同意见了,直接命人杀之。
后来,在家养病的手下明预知道此事,忙抱病前往见苟晞,苦口婆心详谈了一上午,委婉的用残暴商纣和仁德尧舜来做比较。
此时,苟晞手下败将羯族牛人石勒攻灭苟晞的盟友王赞,并且袭击苟晞所驻的蒙城。
双方都是今非昔比了,苟晞再能打也架不住缺兵少将。
石勒一举生擒苟晞,出于敬意,石勒封他为左司马。
苟晞作风果断而严厉苛刻,无人敢随便欺蒙他。
有一天,姨母的儿子请求他能在军中某个将军当,苟晞回绝了他并说,部队纪律严明,不同于地方上,稍有违反就是死罪,你会后悔的。
但他坚持,并请其母出面劝说,苟晞于是将他任命为督护。后来他真的违反军法,苟晞依例处斩了他。
姨母哭诉恳求但苟晞不听,执行后,苟希嚎啕大哭说,杀你的人是兖州刺史,哭你者是兄长我啊。
纵览苟晞的一生虽然结局比较窝囊,但在那个乱世中统帅大军,大小百战无一败绩。
寒门出身,做到位极人臣,一方大员,令当时诸多枭雄忌惮畏惧,令人敬佩。
但其出身寒门限制了他的格局和观念,成功后的他残暴凶狠、骄奢淫逸,忘乎所以。表明他胸无大志,竭泽而渔,只能算是一介武夫。
苟晞其实也代表了现今社会寒门出身的很多人,不是说寒门不好,但有些寒门子弟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意志比较脆弱,成功后很容易被糖衣炮弹所腐蚀,因此许多贪官污吏出自寒门。
但他犯了一个权力者大多都有的错误,那就是成功后不容得功臣,受潘滔这种小人蛊惑,导致跟苟晞决裂,而最终走向失败,一手好牌被他打的稀烂。
他的结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定要在单位里认清小人和能人之分,能人或许恃才傲物但公司的业绩是离不开这些人的,小人因无德无能更加会以领导的亲信身份出现,而打着为领导着想的旗号提一些看似毫无反驳理由的建议,危害大局。
值得我们警示!
此二人,注定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匆匆过客,没有留下太多印迹,未建功立业,挽救国家免遭异族欺凌,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