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勒索:别拿你的逻辑来要挟我样稿
他曾说2022-07-25

“我千辛万苦把你拉扯大,我难道会害你吗?”相依为命的母亲说。

“你再说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歇斯底里的伴侣说。

“你如果不想干这份工作,愿意替代你的人比比皆是。”声色俱厉的老板说。

以上言语是不是很熟悉?它们经常出现在亲子、夫妻、职场等亲密的人际关系中,有时候你是说出这些话的人,有时候是别人对你说了这些话。图片

我的朋友小林,父亲早逝,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他从小懂事听话,后来考进了名牌大学,但是在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上,他和母亲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他想留在大城市打拼,母亲希望他回到家乡小城,陪在自己身边。

每每谈及此事,母亲都会声泪俱下地说:“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没想到儿大不中留哪!”

看到母亲伤心欲绝的样子,小林觉得自己就是个十恶不赦的逆子。

这些,都是典型的“情绪勒索”。那些重要的人,只需要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声叹息,就能够左右你的情绪。

情绪勒索,是破坏我们亲密关系的“慢性毒药”。

图片
1 眼泪与愤怒
孔垂楠和张孟妍是娱乐圈中“爱人变仇人”的情侣之一,从孔垂楠爸爸的发文中能看到,张梦妍善于利用情绪化的手段逼迫伴侣屈从她的意志。比如她“一提分手就以死相逼,多次拿刀要挟他”。
当你不顺对方的意,情绪勒索者开始利用自怜、威胁、责怪、贬低,甚至是眼泪或愤怒等手段,来引发你的愧疚感及不安。
眼泪与愤怒,往往都是一种情绪勒索。情绪勒索的双方有可能深陷其中都不自知。
你也开始自我怀疑,自己是否很糟、不孝顺、抗压能力差……你深陷在这些情绪里动弹不得。
情绪勒索者最大的特点是勒索者无视你的感受,无限放大自己的需求,缺乏“同理心”,步步为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他们知道在这种亲密关系中,你很在乎他,于是滥用你对他的“在乎”,这种“在乎”可能是亲情、爱情、社会地位等等。
于是,在与情绪勒索者的互动过程中,你开始小心翼翼,察言观色,生怕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再次触碰到对方的雷区。你要实时照顾他的感受,而他可以无视你的感受。然后,你慢慢失去了自我。
最可怕的是,一旦你顺从之后,这种勒索可能永无止境。
图片
2  “被亏待”的委屈
有些情绪勒索者,他们重视自己的需求与感受大于别人的,是因为他们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被亏待”。只有他人满足自己的要求,才能弥补他们长期“被亏待”的委屈。
“就是因为你上次偷偷和朋友出去聚餐,没有和我报备,我才会变得这么没有安全感,所以为了让我安心,你必须答应我,随时可以查看你的手机。”
大多数的情绪勒索者,他们内心的不安与焦虑,其实并不比我们少,只是,或许他们过去学到的,是必须用“情绪勒索”这样的方法,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才能给自己安全感、安抚自己的焦虑。
他们没有处理好自己内心的恐惧,反而要求控制对方,要对方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于是你有了亏欠感,觉得“是自己的错误,导致男朋友变成了这样”。图片
3为自己做主
蔡康永谈到,他出版《蔡康永的情商课:为你活一次》这本书的动力来自于:“不管我在哪个场合,收到最多的疑问就是‘我爸爸妈妈让我怎么样,但是我不想这样子’。如果人生一直都活在这种被别人的情绪勒索的情况下,到底要怎样面对,怎样才能实现所谓的‘做自己’。”
当两人的互动关系沦为只有一个人可以表达感受,或只为满足其中一个人的需求时,这段关系已经不再平衡、不再健康。
情绪勒索者的手段,可能只让他们暂时获得了表相的满足,但却让他们失去了真正害怕失去的:亲密的关系,以及对方的爱。
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被情绪勒索者就得需要一份勇气去“先安内后攘外”。
认真感受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你自己的感觉是什么。如果连你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感受,别人来践踏你也只是刚好而已。
当你不够爱自己、不够重视自己的感受、总是害怕会失去关系、失去别人的信赖、怕别人会讨厌你,就很容易被勒索。
让我们的行为是出自自发,是自我有意识的选择,而非出自于害怕与恐惧。拿出拒绝情绪勒索的勇气,夺回自己的人生掌控权。
4建立“情绪界限”
建立自己的“情绪界限”,我们只为我们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不为他人的情绪负责。当对方心情不好时,就算与你有关,也不是你的责任。
每个人对待同样的行为,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而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反应负责,因为有些反应不一定来源于我们这次的行为,他有可能情绪“过度”或者长久以来的情绪“积累”,这反而导致我们的情绪界限被侵犯。
当然,这种界限是灵活的,是可以由自己操控的。有时候我们愿意多体谅对方一点,那情绪界限就多靠近自己一点;有时候我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那就多照顾自己的情绪,情绪界限往外扩一点。
互动关系是可以讨论与协商的,与你亲密的人建立深入、平等并且真实的关系,而不是他发泄愤怒,你讨好或顺从。
彼此身为一个人,有需求、也有感受,应该要被尊重,被理解,而不是两个人的互动,总是只有一个人的声音。理解对方,并且将自己的需求传达,而后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妥协方式。图片
即便这个人是所谓的“权威”,小时候是父母,长大之后是上司、老板与主管,我们并非一定要屈从于他们的价值观,而是聆听自己的声音。如果你在情场或职场受到不公平、不合理的对待时,你敢怒不敢言,那自己将永远处在食物链的底端。
当我们找到自己的情绪界限,我们可能变得更勇敢,我们为自己发声,相信自己的感受,尊重自己的需求。
因为——
你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人。




转载声明: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网站、公众号等内容仅用作样稿,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果来源方对此有意见可联系本平台删除。

微信扫一扫

投稿征稿更方便

返回顶部
普通需求

小量征稿 7天内

长期需求

批量征稿 15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