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云南,耳边就会响起“彩云之南,风吹的方向”这首歌,云南这个地方是你没有去之前想去的地方,也是你去了之后还想去的地方。
正所谓“人杰地灵”,只有好山好水好地方,才会培育出优秀的栋梁之材,普朝柱就是“山水佳作!”
普朝柱被云南当地群众亲切称为“阿波老普”(老普大爹),他为云南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又何称呼他为“大爹”?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普朝柱,生于1929年9月,刚满18岁的他在云南昆明长城中学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在民主青年同盟任学生会主席,1930年2月就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5月19日,美国公布了“特赖伯计划”,目的就是减少日本侵略中华的战争赔偿,从而扶持日本财阀。
在得知了美国的野心计划,随即,“七.一五”反美扶日运动爆发,普朝柱身先士卒,带领着学生上街演讲,活动中由于反动派的封锁,他们的日子过得很不如意,伙食团已经开不了锅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普朝柱毅然决然选择去向亲戚朋友借钱。
可是敌人怎会让普朝柱如意,很快反动派就发现了普朝柱的踪迹,并实施逮捕,1948年7月3日普朝柱被捕入狱。
被捕入狱的普朝柱日子很不好过,敌人每天都对他实施酷刑,可是他只是提及自己是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公开身份,其他的一概保持着不说,不承认的态度。
1948年9月3日,在学校和亲友的联合营救下,普朝柱脱离的“苦海”,成功出狱,出狱后的他奉组织的命令回到了家乡华宁县工作。
根据滇中地委要求,华宁县委在城区、盘溪、路居等地挑选250多人到雄关集合,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滇中护乡第十一团”,普朝柱任团委委员,先后兼任二、三大队教导员, 参加领导了解放华宁的斗争。
1949年12月30日,华宁县城解放,1950年1月,华宁县人民政府成立,普朝柱任县人民政府主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52年—1983年,普朝柱先后担任云南省玉溪土改工作队组长、玉溪地区税务局局长、中共玉溪地委委员、玉溪专署财办副主任、中共玉溪地委书记、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
1985年7月,普朝柱正式任职中共云南省委书记。
普朝柱担任云南省党政主要领导期间,总结了具有开创性的云南经济社会和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路,其中提出了对云南尤为重要的“云南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论断,并因此确定了省政府指导全省的工作思路,和各项政策,为云南的后续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地基”。
在普朝柱的带领下,云南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业促轻工、依靠轻工积累资金、集中财力保证重点建设”的经济发展思路。
省政府把“两烟”确定为云南的四大支柱产业之首来发展,努力提高的烟的质量,跟着国际水平建设烟厂的技术和设施,成功带领了1500多万烟民走出贫困,奔向小康。
可是,在特殊时期的他却惨遭流放,来到了羊街乡,共吃共住共干,开垦荒地,打造400亩良田,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解决了当地居民一年的粮食问题。
因此,他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呼为“阿波老普”(老普大爹)。
“云南第一村”大营街就是他的“作品”之一。
2002年6月14日,这位为国为民,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作为革命战士,他的“赤子之心”“红色信念”已然深入骨髓,国富民强或许就是他最美好的期盼吧!
参考文献:
1. 《普朝柱:一片丹心爱党为民 推动云南经济发展》;[J];玉溪日报(人民融媒体转);2022.12.26
2. 《普朝柱同志逝世》;[J];曹劲;新华社;6.25 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