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漂 | 生命中收获一份孤独感样稿
期限2023-05-16

索伦-克尔凯郭尔说过:

生活是正着来活,

却是倒着来理解的。

图文作者 期限

现在回想起来,也无法分清离开生活了27年的广东,成为一名沪漂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只是每当有人问起的时候,总是假装“轻描淡写”地说:”只是想换个城市体验、体验生活“。但心底又有些许明白,是为了逃离,逃离那个从小就生长的地方,也从来没有期望过有人能够理解出逃者的心情,只愿这一路没有遭受太多人的指指点点。

(上海-外滩)

逃离还是离开?

 

离开的背景是2020年1月爆发的疫情,在持续了几个月后的5月的某天却成为了我决心离开的契机。记忆中,那天的天气和往常并无太多区别,可能天气会更好,不同的是我坐在园区楼下的石凳上,内心想离开的声音却无限的放大、放大、放大。又因为工作的问题,和同事起了冲突,加深了离开的念头。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模糊了生活所有的边界和工作前进的方向,也不知道坚持的意义在哪,又似乎在慢慢回到黑暗之中。看似思考了2天决定、用了一个礼拜磨了领导同意的离职,其实是那两天情绪在崩溃边缘游离了许久的结果......在着手转掉租的房子,联系上海仅有的一个好朋友A说:我7月到上海,住你那方便吗?

 

“可以呀,但你确定吗” 朋友A问,我想可能是来自她对广东人都不会出省的认知吧。她又发信息道 “你要真来的话,就安心住我这,生活的东西我都给你准备好。”

 

“7月5号的机票。” 我说,“你有空的话,就接我吧”。

 

在准备离职的这段时间,和广州的好朋友逐一吃饭当做送行。不好的是,离开的前几天和最好的朋友闹掰了,可能这也是后续影响我到上海之后觉得孤独的缘故。

(摄于飞行过程)

7月5号,出发的日子。广州的天气阳光明媚,上海的天气大雨滂沱,似乎表明着那座城市也不欢迎我这个外来人。那天的暴雨下了许久,延误了大约4个小时的飞机。我在和朋友吐槽延误状况的同时,收到了他的信息。

 

“为什么离开,就那么有勇气吗?”离开之前,喜欢的人问我。

 

我说:“因为想离开,如果说你去哪我都想跟你走,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情话,那么选择离开是我与内心最直接的对话吧”。但是我没有说出口的是,我怕我再不离开,我的精神世界会崩掉,我更不会告诉他,只要他开口,我就会毫不犹豫的留下。然后我们就没有然后了,最后我也如愿的离开了,去了离他更远的上海。

 

朋友早早的在虹桥机场等候,出来时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也是我第一次在陌生的城市,收到的第一份感动。只是我不知道的是,我以为上海的繁华会治愈我的内心,但是没想过它加深了我的孤独。

(上海外滩-古建筑)

华灯初上的迷茫?

 

华灯初上,时光转瞬即逝。凝望着汹涌的人潮,我的内心一点都不快乐。我想,许是原生家庭的原因吧,忍忍就好。虽然一度以为自己是轻度抑郁症患者,那应该努努力,看看心理学,不期望治愈别人,只求能找到治愈自己的路,然后走向阳光处,那总是可以的吧。

 

很可惜都不是。更可笑的是,在别人看来,我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努力学习、善于社交、不缺朋友、工作稳定待遇不错,种种的迹象都在证明着,这一切似乎都很美好。更大的幻像是:我达到了曾经幻想的“工作日忙碌充实、周末休闲小资”的状态,在这一切真的看着很合乎预期的时候,我却只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体验情绪着是如何翻江倒海的。

 

以至于有一阵子,家里的冰箱打开能看到的都是酒。记得朋友还问过我:“你现在这么迷恋酒精了吗”。

(摄于小区天台)

内心没来由的一愣,是呀,我什么时候开始迷恋酒精了?明明我是一个那么不喜欢酒精的人…….也许是微醺后的世界才浪漫到我吧。

(上海复兴西路)

上海的复兴西路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孤独。疫情当下,没有了当初汹涌的人潮,街上零星的人,看不清他们的表情,我也说不清我的心情。只是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着,走着,走到上海图书馆门口,又转去了武康路大楼。然后去找隔壁街道那个我在疫情前就喜欢的咖啡馆,我喜欢坐在门口看着人流,看着别人的旅行或日常里,有没有我需要吸纳的人生百态。

(上海武康路大楼)

在逐渐适应的日子里,一边工作,一边深入了解上海的方方面面。但是唯一不同的是,我不再尝试认识新的朋友,也许是因为和朋友闹掰的事让我心有余悸,就突然对别人几乎信任为零。最初,我给几十家公司投递简历基本都没有回应,难得有一两家公司面试到最后一轮,却又被告知“还是希望有更好的行业经验的人加入”。经过轮番的打击,我就想约好友喝个下午茶,说说当下这些挫败的心。这时却发现,在这座城市我没有朋友了,仅有的朋友又因为从事电商行业忙到飞起的节奏。

 

“呵,原来我没有朋友了呢!” 忍不住在心里自嘲一番,原来像我这种从来都不缺朋友的人,也开始没有朋友了......

(摄于人民广场的星巴克)

曲调与菜肴的合奏

 

有一天,我去人民广场附近的一家公司进行最后一轮技术面试。”最后一轮怎么都是十拿九稳的事了吧“我心想。奈何,在被问到项目、技术细节、学历的时候,压力就突然涌上心头。

 

当时雨还很大,结束面试后,我只能在人民广场地铁口的星巴克里避雨。久坐后,手里的咖啡逐渐变凉,随手的日记也记录下了当时的心情。在平板上看着”大冰“的小说,耳机里放着的正好是陈奕迅的《倾城》。此时,应景之下,就突然有点迷糊自己成为沪漂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逃离吗,这似乎也没有获得什么快乐呀?慢慢地我的情绪也随着歌声回到了2019年1月。那是我第一次一个人来上海玩,走在武康路上,也是听着陈奕迅的《倾城》,一曲分手的歌曲,两次在上海,我都只听到了孤独---是那种没有朋友,再也没有家,似乎是什么都没有的孤独……

(酒香草头-甜味)

后来我有幸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在慢慢适应工作的同时,也开始寻找美食的安慰。新同事推荐了本地菜-草头,酒香味的,符合本帮菜的“传闻”。我做的有些甜,但没想象中的甜,因为没有人煮的番茄炒蛋会比我下的糖多。从本地同事的口中我了解到,老上海人炒青菜都是要放糖的,和别人的无辣不欢差不多,无糖不行。

 

就在我以为日子会这么慢慢适应下去的时候,迎来了在上海的第一个冬天,只是没有人知道2020年的那个寒冷的冬天,我又有多想“提桶”回去,仅仅就因为广东人不适应上海的冷。只是想过回去的路,不能抗拒的寒冷,再如何不想呆,也回不去了,因为来时已经把退路封死了…….

(上海图书馆附近的街道)

深思与承认孤独

 

在那段刚成为沪漂的日子里,为了适应这份孤独,也为了朋友的背叛,或许也在惩罚自己。刚开始的半年,没有参与什么社交,更没有交什么朋友,这半年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闲逛、一个人偶尔去再去武康路的咖啡店喝喝咖啡就能坐一下午,更是一个人适应着上海的节奏,工作遇到瓶颈就多花时间找资料。

 

早上6点起,晚上12点多睡是我这半年最规律的作息。认真的说这半年是在我记忆中,最没社交的半年。而在不社交的半年里,有学着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去处理自己和内心的关系。这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因为当下的很多人,都是忙着处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却从未想过和处理自己和内心的关系。

(摄于外滩对面的商业广场)

后来,真正接受自己来到上海、成了沪漂这件事后,却发现在我的生命中其实是多了一份孤独感,一份我愿意面对我内心,愿意去承认自己心理脆弱的孤独感。我想也许不管生活让我经历着什么,友情又在最后给了我什么,可能这一切都是因果吧,但我终究经历了孤独,一份我明明可以不漂却又忍不住逃离的孤独。

 



转载声明:本平台转载的所有网站、公众号等内容仅用作样稿,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果来源方对此有意见可联系本平台删除。

微信扫一扫

投稿征稿更方便

返回顶部
普通需求

小量征稿 7天内

长期需求

批量征稿 15天起